乐雅养生网导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病因复杂,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一般来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急性、慢性二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病因复杂,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 一般来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急性、慢性二种。
急性型 常见于儿童,占免疫型血小板减少病例的90%。发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感染或其它病毒感染,是血小板表面抗体升高所致。起病急,80%以上自行缓解。
慢性型 常见于青年妇女,出血常反复发作,可有鼻、牙龈、口腔黏膜出血,月经过多,少数因反复出血可引发贫血。是由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病例有血小板表面抗体(PA Ig )其中95%为PA Ig G升高,抗体直接作用血小板膜上糖蛋白Ⅱb/Ⅲa 。少数作用于 Gb Ib —IX复合物,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已经证实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因此,西医切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其理论根据。
我们在诊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中发现:这些病人,89%伴有咽部某部位的慢性感染存在,特别在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感染反复不愈,免疫调节功能长期失去平衡,激素等使用的时间越长,治疗越困难,最后激素依赖或耐药,愈后不好,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激素及各种西药的副作用引起的。
下面谈谈我们用中药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激素依赖、耐药甚至脾切除病人,为什么敢于减激素甚至停用激素。
凡患过这种病的人都会知道,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是国内外公认的西医治疗常规,但这些治疗方法,疗效不稳定,药物副作用大,让病人及家属谈“用激素治疗而色变”。病人为了维持血小板数目,不顾一切长期大剂量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甚至脾切除。有的病例血小板未升,却患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加重等等相关疾病,病人及家属痛苦不堪。
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紫癜属“血症”、“发斑”范畴。其发生与血脉及内脏病变豆油密切关系,外感内伤均会诱发血小板减少。
急性型血小板减少多属邪毒内蕴,外邪侵袭,感到邪从阳化热,邪毒与气血相搏,灼伤脉络,血渗于脉外,而发紫癜;若邪毒蕴结于内,血随火升,为吐;若移热下焦,灼伤阴络而见便血、尿血。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属急性期未愈转为慢性型。中医认为:人之一身,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久病或热病使阴津耗伤,以致阴虚火旺,虚火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可见 血、紫癜等;气虚、气不摄血;气能生血,摄血、气为血帅,血随气而运行,气得之而静。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虚不能摄血,脾虚不能统血,血失统摄而溢于脉外,而因发“血症”。
通过临床观察慢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起因大多属表虚,卫外不固,反复易感,入里化热,耗伤津液,久之脾肾两虚、气虚,或气血两虚。只这二方面,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多以补益肝肾、扶正固体,标本兼治。
辩证要点:首先辩虚实,若起病急,伴有发热,口渴舌质红,多为实火;若病势缓和,时发时止,脉细多属阴虚,为虚火;病程长,反复出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淡脉弱者,则属气血亏虚,气不摄血。其辩病后,若紫癜伴有上部出血,多属虚火上俘;若紫癜伴有便血、尿血多属虚证,常属脾虚,脾不统血,肾阴亏虚,虚火妄动。
同时我们在临床上发现,若能结合现代的免疫学中运用临床科研,可以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大部分与免疫B、T细胞有关,我们认为应该是这两种免疫细胞存在着基因的缺陷所致,引起血不板造血功能产生了障碍。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1797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