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诊断_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鉴别

besoo2020-01-13  83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1.临床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者诊断并不困难。40岁以下女性,具有下列表现一项以上者,应怀疑本病。(1) 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缺血症状,表现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

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诊断_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鉴别

乐雅养生网导读: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1.临床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者诊断并不困难。40岁以下女性,具有下列表现一项以上者,应怀疑本病。(1) 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缺血症状,表现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 (2) 脑动脉缺血症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以及颈部血管杂音。 (3) 近期出现的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伴有上腹部二级以上高调血管杂音。 (4) 不明原因低热,闻及背部脊柱两侧、或胸骨旁、脐旁等部位或肾区的血管杂音,脉搏有异常改变者。(5) 无脉及有眼底病变者。2.诊断标准 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分类标准:(1)发病年龄≤40岁 出现症状或体征时年龄<40岁。(2)肢体间歇性跛行 活动时一个或更多肢体出现乏力、不适或症状加重,尤以上肢明显。(3)肱动脉搏动减弱 一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4)血压差>10mmHg 双侧上肢收缩压差>10mmHg。(5)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 一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腹主动脉闻及杂音。(6)动脉造影异常 主动脉一级分支或上下肢近端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常为局灶或节段性,且不是由动脉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或类似原因引起。 符合上述6项中的3项者可诊断本病。主要与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白塞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疾病鉴别。

动脉盗血:颈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时,健侧颈内动脉血流通过前交通动脉流入患侧,出现健侧颈内动脉血流通过前交通动脉流入患侧,出现健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表现,或椎-基底动脉血流可经后交通动脉逆流入患侧颈内动脉,产生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表现,如双侧颈内动脉闭塞则由椎基底动脉和颈外动脉代偿供血,可同时有大脑及小脑受损表现。病因多为动脉粥样硬化版块形成。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如病灶侧一过性黑蒙,病灶对侧肢体麻木、轻偏瘫、失语等。颈内动脉狭窄>75%,可闻及血管性杂音,颈内动脉脉搏减弱或小时。当某血管供血区出现缺血症状而DSA正常,应考虑脑动脉逆流或盗血综合征的可能。

(1)一级预防:①防止可能的诱因,居室不宜过冷和潮湿,温度要适宜。②预防感染,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生活规律。③加强营养,不可贪冷饮和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忌食辛辣食物和忌烟酒。(2)二级预防:①早期诊断较难,凡是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有下列一种情况,应考虑本病:全身发热,关节或肌痛,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缺血症状,头部缺血症状,顽固性高血压症状,血管杂音等,应及早就医明确诊断。②综合治疗,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A.内科治疗:包括控制感染,糖皮质激素应用,改善微循环,抗凝,降压药及中医辨证治疗。B.外科治疗: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动脉转流术、瓣膜修复术及单侧肾脏切除术等。(3)三级预防:目前大动脉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具有调节免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此外,仍需加强全身营养、身体锻炼、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心情舒畅等。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诊断,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乐雅养生网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2735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