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攻击行为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由于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伤害性,但准确预测非常困难。对攻击行为具有较高预示性的有:过去有过冲动暴力行为、有无法控制的愤怒、处于妄想或躁狂状态、有伤害或杀人的念头、人格障碍、痴呆、谵妄、酒精、药物中毒等精神障碍。
人类的攻击行为,由于攻击行为的概念和定义不同,所报道的攻击行为发生率差别很大,从20%到70%不等,目前尚无公认的流行病学资料。国内谐谢振安(1997)曾对4所大学进行过攻击行为调查,结果发现有54.7们的学生曾有过言语、打架斗殴、破坏他人或集体财务、自伤性攻击行为,其中有4.2%的学生因攻击行为受到过学校处分。Swanson等(1990)曾对美国5个地区的17803人进行了攻击行为调查,结果发现:有18%的人以往曾有过使用无期、殴打别人或饮酒时发生斗殴等攻击行为,1年内有过攻击行为的为3.5%;攻击者比一般人群有更高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其中有近50%的攻击者可以建立DSM系统轴I的诊断,近期发生攻击的与精神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
攻击行为的预防一般分为基础处理和情景处理两个方面,基础处理包括:妥善处理原发问题、疾病和应激,改善应对策略,改善和加强社会支持,避免社会性诱导等。情景处理包括:了解相关信息,评价攻击的可能性,建立适宜环境,减少诱发因素。注意接触粉饰,应和缓、得体,表现出同情和关心,避免威胁和挑衅,避免直接的目光接触,并保持一定的距离;鼓励适当方式的表达与宣泄,分散主义里,转移攻击意图,鼓励自我等以提高自控能力;通过医疗及行为方式控制攻击的原因等。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攻击行为的诊断,攻击行为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攻击行为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乐雅养生网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2771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