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盗汗有什么症状
1、盗汗有什么症状
夜间盗汗,顾名思义是睡觉的时候出汗,醒来后出汗停止的意思。盗汗共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种,主要以出汗量多少进行区分。其中:
中型盗汗会伴有燥热感,醒过来后会觉得口干舌燥;重型盗汗除了会有燥热、口干舌燥的感觉外,还会有低热、脸上潮红、头晕、大便干燥等特点。重型盗汗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以反复出汗燥热醒过来,常常出汗量较大,浸湿床褥。
轻型和中型盗汗对于身体的损害不是很大,一般通过一些调理就可以缓解或根治,但是重型盗汗则不同,如果时间久了容易引起其他身体机能发生改变。
2、哪些疾病引起盗汗
2.1、甲亢:甲状腺分泌大量甲状腺素,从而会使得人体基础代谢率升高,神经、交叉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导致盗汗症状的发生。
2.2、结核病:盗汗是结核病表现之一,主要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导致的盗汗症状。
2.3、糖尿病:糖尿病人血糖代谢较普通人高,所以糖尿病人会比一般人多汗。
3、什么是产后盗汗
产妇刚刚生完宝宝后比其他人要更容易出汗,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过了产褥期仍然大汗不止,那么建议产妇警惕是否得了产后汗证。产后汗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涔涔汗出,持续不止,中医称为“产后自汗”;一种是睡眠中汗出湿衣,醒来即止,中医称为“产后盗汗”。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是俗话所说“月子病”的表现,需要到医院就诊,以便医生能用中药帮你调理。
实际上,产后盗汗是非常常见的。假如在产后一周左右内的盗汗,是因为产妇体内的水分比较多,通过内分泌以及神经的调节,使汗腺保持旺盛的分泌功能,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属于生理性产后盗汗。
假如盗汗持续时间比较长,甚至是几个月,还是应该考虑是病理性产后盗汗,多因为妇女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失不能敛阳,阳气外浮,津液随之而泄;或因产时气血耗损,气随血耗,卫外不固,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虚造成的。
盗汗的食疗食谱
1、黄芪桂圆羊肉汤:黄芪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山药15克。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用沙锅将水煮开,放入羊肉和3味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可饮汤吃肉。
2、参鸽汤:高丽参5克,乳鸽1只。将乳鸽去毛及内脏(不必清洗腹中之血),加入参片,水适量,隔水蒸炖1小时,配少量食盐顿服。每日1次,连服3天。
3、泥鳅汤:糯稻根30克,泥鳅90克。先将泥鳅宰杀洗净,用食油煎至金黄,用清水2碗煮糯稻根,煮至1碗汤时,放入泥鳅煮汤,吃时调好味,连汤带鱼同吃。
4、糯米大枣粥:小麦仁60克,糯米30克,大枣15枚,白糖少许。将前3味洗净,放一起煮成粥,入白糖令溶,每日2次。
盗汗的自我保健方法
“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