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夜间盗汗怎么调理
1、夜间盗汗怎么调理
1.1、睡前洗澡:睡前洗澡能够帮助我们收缩毛孔,并且调节体温刺激汗腺,减少盗汗出现的可能性,但是对于病理性的盗汗并没有很大的效果,如果你在睡前洗了澡,但是半夜依然流出大量的汗液,很有可能是因为疾病所导致的,这一点大家需要多多注意。
1.2、适当的降温:一些盗汗是由于室内温度过高所导致的,因而似乎当的降低室内问题能够减少盗汗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对于阴虚血热的盗汗患者来说,偏凉的环境是减少盗汗的重要手段。
1.3、睡前平复心情:睡前过于激动,即便是入睡后,神经依然会十分兴奋,便会加大盗汗出现的几率,所以在睡前平复心情,保持淡然的情绪能够有效减少盗汗的情况,此外,运动时间与入睡时间间隔太短,也会让神经难以平复,从而引起盗汗的症状。
2、夜间盗汗的按摩方法
取穴方法:找到我们的足内踝,在内踝高点往下,大约半寸距离有一个明显的骨缝,在小小的凹陷之内,明显凹陷处就是照海穴。照海穴和太溪穴搭配起来效果特别好。照海穴的作用就是泻肾浊、泻虚火(清虚火)。
照海穴的按揉方法:照海穴由于在小小的凹槽内,所以我们点揉照海穴位的时候,把手指侧起来用指尖去点揉它,力量可以稍微大一点,照海穴可以起到清降虚火的作用。
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阴虚而有热才会出汗,照海穴是帮助我们清热的,太溪是帮助我们滋阴的,两个穴位都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配合在一起治疗这种夜间盗汗的症状效果很明显。
3、夜间盗汗的食疗方
3.1、黑芝麻、桑椹各10克,加水煮食,每日1次。
3.2、黑枣50克,去核,同糯米100克煮成稀饭,可加糖,经常吃有效。
3.3、百合、蜂蜜各100克,蒸1小时后取出放凉,每日早、晚各服1汤匙,或用百合煮大米粥,吃时加蜂蜜,常吃效果颇佳。
3.4、黑大豆15克,浮小麦50克。将浮小麦用干净布包好,同大豆一起加水煮至大豆熟,吃豆喝汤。
3.5、猪腰1个,洗净切片,加杜仲15克,水煮后吃腰子并喝汤。
3.6、活泥鳅200克,去肠杂及头,油煎至金黄色,再加适量水煮熟,加盐,吃肉喝汤。
3.7、白萝卜或雪梨500克,泡参100克,酌加少量水煮食,每日1次,分2日吃完,连吃15日左右。
3.8、甘草10克,大枣5枚,小麦30克,加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饮汤。每日2次。
盗汗的原因有哪些
1、低血糖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低时,身体也会大量出汗。注射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有可能因为低血糖在夜间出汗。糖尿病患者如果经常盗汗,应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节药物剂量。
2、内分泌失调
嗜铬细胞瘤、类癌综合征(导致身体制造过多激素的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等会导致激素分泌失调的疾病,也有可能造成夜间大量出汗。
3、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疾病(也就是俗称的反胃、反酸、烧心)可能会导致夜间出汗。患者可能在半夜同时因为烧心和大量出汗而醒来。许多患者服用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抑制了胃酸的产生后,盗汗的状况也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4、产后
一些女性在产后的头几周夜晚出汗会较多,这可能是因为怀孕期间身体有水肿现象,产后就需要通过小便或者出汗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另外,新手妈妈还会因为紧张而多出汗。在哺乳期,女性也有可能夜间出汗较多,虽然原因不清楚,但科学家猜测这可能与激素水平和新陈代谢的变化有关。
盗汗是什么意思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历史来源: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是指睡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是说顾不得睡觉并忘了吃饭。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症。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此名,中医认为盗汗多为肾阴虚所致。
临床表现: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