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从上海年轻女教师于娟(因晚期乳腺癌去世),在《生命日记》中提到的“为什么是我”?再到安吉丽娜的预防性切乳,有关女性乳房的话题总会引起社会尤其女性的关注。……
从上海年轻女教师于娟(因晚期乳腺癌去世),在《生命日记》中提到的“为什么是我”?再到安吉丽娜的预防性切乳,有关女性乳房的话题总会引起社会尤其女性的关注。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在最近两期的恶性肿瘤登记年报中(2004-2009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均达到甚至超过47/10万的高发病率,更是广州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没有之一。
今天,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日。为唤醒人们对这一女性高发癌肿的关心、关注,七彩的小蛮腰将在今夜维持在粉红颜色。
个案
“为什么又是我”
1995年,医生刘瑛(化名)在一次常规体检中查出患有乳腺增生。当时没有太在意,直到两个月后,才去外科做检查,结果是乳腺癌中期。
当年45岁的刘瑛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当时我坚信一定可以治好。”刘瑛做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了左侧乳房。此后5年,她小心翼翼地度过了复发危险期。
今年8月,刘瑛自检时摸到右侧乳房有一肿块。她不敢大意,到医院做检查。时隔18年,她的乳腺癌复发了,又是中期。拿到检查结果的当天下午,攥着B超单,刘瑛在乳腺外科医生办公室里进出了好几次,“不知道该找谁了”。
“为什么又是我?我怎么会这么黑?”她反复问自己。
“不知道是不是我年纪大了,承受力没有以前强”,昨日下午,坐在病床上的刘瑛说完这句话,眼眶泛红。由于心情紧张,入院体检当日,她高压一度上升到190,过了好几天才降下来。
18年来,她一直想要感谢那些照顾她的同事和朋友。那个年代乳腺癌并不多见,刘瑛说在她患病前12年里,只有一个同事得过。“以前癌症的知识没有这么普及,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像传染病一样。很感谢同事和家人没有嫌弃我。”而对患病后在饭局上一直自备一副公用碗筷,刘瑛却轻描淡写地带过。
医生说,刘瑛至少已经有5年没有来医院复查过。“十年以后我真没把它当回事。饮食上也不注意,吃煎炸的东西。现在有点后悔。”
今年掀起基因检测热
据市疾控中心最近的统计显示,本地女性患者从20岁开始出现乳腺癌病例,在20-40岁之间一直呈现出发病率向上攀升的趋势。20岁的年龄跨度,发病率从近乎于零,到120/10万。“每千名40岁女性,1.2人罹患该癌肿的规模”,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郑文博教授告诉记者。越来越晚的生育年龄,大量使用激素类口服避孕药,紧张的生活节奏……都成为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从今年开始,人们认识到基因对欧美人士的乳腺癌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也掀起了一阵进行基因检测的热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实验室医生说。但临床中,这类检查或高危因素的排查,对中国人群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倒是基因治疗药物,对于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但该类药物非常昂贵。每治疗周期的药品费用,动辄数万元。
郑文博等专家告诉记者,这样昂贵的基因治疗药物,广州已将其纳入医保甚至公费医疗的报销范畴。医保患者可以减少一半左右的医疗支出。
提醒
每年应做一次检查
暨大附属华侨医院乳腺外科主任王宁霞认为,现在一般的体检是在40岁以上才给做乳腺相关影像检查,导致了一批低龄组女性忽视乳房健康。“随着雌性激素的分泌增强,女孩是应该一年做一次定期检查的”。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3928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