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咽肌失弛缓症检查,环咽肌失弛缓症如何诊断鉴别

besoo2020-01-14  54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环咽肌失弛缓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环咽肌失弛缓症检查项目有哪些。以及环咽肌失弛缓症如何诊断鉴别,环咽肌失弛缓症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环咽肌失弛缓症常见检查:常见检查:食管造影、耳鼻咽喉CT检查一、检查1、放…

环咽肌失弛缓症检查,环咽肌失弛缓症如何诊断鉴别

乐雅养生网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环咽肌失弛缓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环咽肌失弛缓症检查项目有哪些。以及环咽肌失弛缓症如何诊断鉴别,环咽肌失弛缓症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环咽肌失弛缓症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食管造影、耳鼻咽喉CT检查

一、检查

1、放射线检查 对于口咽性下咽困难的病人需要进行多阶段、多体位透视和电视扫描检查。由于吞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快速活动,只有应用这些技术才能准确的记录,如舌的运动、软颚的活动、咽部收缩的对称性、喉的活动,以及原来处于静息状态下的UESM的活动情况等。特发性UESM功能障碍病人作食管造影时,有时可见UESM平面有一向食管腔内突出的嵴(cricopharyngeal bar),称为“环咽嵴”,正常人有5%有此种现象。

2、放射性核素排空试验 能容易有监测口咽部的排空功能。在各类口咽性下咽困难病人中,使用液体或固体食团可以使排空功能量化。

3、运动功能检测 对于UESM进行生理功能检测必须考虑2个重要因素:其一为此括约肌纤维排列的放射性与其轴性的不对称性,其二为在吞咽过程中此括约肌向前向上方向的移动。单孔压力导管在检测UESM静息压时不太准确,多腔压力导管在同一平面上有其各自的孔口,可在静息状态下准确的记录UESM在各处的压力。有一种圆周压力传感器可以提供最准确的压力数据(Castell,1990)。

神经性口咽性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UESM静息压异常、不协调和松弛障碍。肌源性口咽性下咽困难患者咽部的收缩力较弱,持续时间也较长。其收缩力不足以将食团推经UESM,使得UESM成为食物推进的障碍。

Cook等(1992)及Jamieson等(1994)对结构性病因中无法用神经性及肌源性疾病解释的UESM功能紊乱合并咽食管憩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在吞咽过程中,咽食管憩室病人的UESM常提前关闭和处于持续性收缩状态,下咽部的食团内压力明显升高。与此同时,他们测量了开放以后的括约肌的最大面积,发现病人的括约肌面积明显小于正常人。

最近的研究工作发现Zenker憩室病人的UESM多有组织纤维化和括约肌炎症等局限性肌病的组织学征象,说明Zenker憩室的形成是UESM顺应性降低和下咽部食团内压力升高以后,UESM在没有解剖学的松弛状态下,食团以高抵抗力长时期强力运行的结果。

二、影像学检查

(1)检查方法:咽部动态造影(dynamic imaging),即钡餐造影时,用X线录像(电影)、数字影像或快速点片等跟踪记录吞咽时的咽部活动。钡餐检查采用直立正侧位、直立左前或右前30°斜位和卧位发“E-”长音或作Valsalva动作;记录会厌谷及梨状窝的钡液排空情况。对比造影钡剂浓度要求150%~250%(W/V),及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固体钡剂,与食物混合的钡剂如面包钡球、钡米饭等。1次吞服约15~20ml,要求尽可能1次全部吞下。

(2)影像特点:①吞咽迟缓:钡剂通过咽部的时间延长;②小量吞咽:病人不能大口吞钡,须经多次吞咽才能将口内钡剂全部咽下;③不对称吞咽:吞钡后两侧会厌溪、梨状窝不对称,或一侧形态不规则;④咽滞留:吞咽动作后咽部仍滞留大量钡剂,呈Y字形;⑤钡剂溢漏:钡剂随吞咽动作漏至气管内,咽部弛张、会厌部呈松弛状态;⑥结构异常:如会厌谷形态拉长、咽部出现憩室、囊肿等,食管异常收缩和反流等。

以上是对于环咽肌失弛缓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环咽肌失弛缓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环咽肌失弛缓症易混淆疾病。

环咽肌失弛缓症如何鉴别?

一、鉴别

特发性环咽肌功能障碍(idiopathic dysfunction of UESM)为UESM本身的功能紊乱。对一些口咽性下咽困难不能用神经疾病或肌肉疾病解释者应考虑到此种情况的可能。病人多为紧张型,对此尚无法提出明确的神经心理解释作为发病的基础,主要表现为口咽部的下咽困难,食物经常堵塞和多次出现误吸。有环咽憩室者多有下咽困难原因可为UESM协调不良痉挛、失弛张或仅仅由于UESM未能松弛所致。

乐雅养生网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乐雅养生网为您介绍的环咽肌失弛缓症应该做哪些检查,环咽肌失弛缓症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乐雅养生网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环咽肌失弛缓症”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4864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