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秋燥的治疗方法,治疗秋燥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秋燥应该吃什么药。
秋燥怎么治疗?
一、中医
辨证论治
邪在肺卫
证见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红苔白而干,脉数。
治法
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方药
1、主方:桑杏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处方:桑叶9克,杏仁9克,沙参15克,象贝9克,淡豆豉6克,栀子皮9克,梨皮12克。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1剂。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5克、芦根12克。咽喉干燥而痛者,加玄参18克、岗梅根15克。
2、中成药养阴清肺膏,口服,每次15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雪梨川贝炖冰糖(黎文献《中国常用民间疗法》)组成:雪梨1~2个,川贝母9克,冰糖12克。雪梨洗净去心核,将川贝(研末)、冰糖纳入,炖1小时后,吃梨饮汁,每日吃服1次。对燥咳、咽喉干痒或痛,颇有疗效。
燥热伤肺
证见
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齿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干燥或白而干,脉数。
治法
清肺润燥,养阴止咳。
方药
1、主方:清燥救肺汤(喻嘉言《医门法律》)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冬桑叶9克,党参(或太子参)9克,胡麻仁12克,真阿胶6克(烊化),麦冬12克,杏仁9克,炙杷叶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服1剂。若咽喉疼痛者,加连翘12克、牛蒡子10克、板蓝根15克。若咳嗽痰多而黄者,加瓜蒌皮12克、贝母9克。大便秘结者,加玄参15克、生地黄15克、枳壳9克。
2、中成药清燥救肺丹,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滋燥饮(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处方:天冬10克,麦冬10克,生地黄12克,天花粉12克,白芍12克,秦艽9克。水煎去渣取汁,加蜂蜜10毫升、童便10毫升,温服。每日煎服2剂,上、下午各1剂。
腑实阴伤
证见
身热,干咳少痰,口干唇燥 ,大便干结,或腹胀。舌红,苔黑干燥,脉沉细。
治法
养阴润燥,通下泄热。
方药
1、主方:调胃承气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味处方: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8克(冲),炙甘草6克,鲜何首乌18克,鲜生地黄20克,鲜石斛20克。水煎服,每日2剂。大便得通畅,去芒硝,大黄不用后下。身热退、舌苔净而止后服。若口干渴甚者,加天花粉15克、麦冬15克、玄参25克,腹胀满而痛者,可加枳实8克、厚朴6克。
2、中成药五仁润肠丸,每次1~2丸,温开水送服,每日1~2次。
3、单方验方:通便散(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处方:太子参20克,玄参15克,当归10克,炒莱菔子15克,番泻叶4克。上药共碾成细粉末,每次用5克,用开水50毫升焗泡5~10分钟,湿服。
肺胃阴伤
证见
身热不甚,但干咳不已,口咽干燥而渴,知饥纳少。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法
甘寒滋润,清养肺胃。
方药
1、主方:五汁饮(吴鞠通《温病条辨》)处方:雪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汁),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每日饮服2~3次。若口渴甚者,可加入西瓜汁适量。知饥而不欲食者,以扁豆15克,太子参15克、淮山药15克水煎去渣,和匀诸汁,趁温饮服。
2、中成药玉泉丸,每次9克,温开水送服,每日服4次。
3、单方验方:润燥养胃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处方:北沙参15克,石斛15克,麦冬12克,生地黄12克,白芍12克,当归5克,炙乌梅10克,川楝子6克,玉竹12克。水煎两次作两次服,每日服2剂。
其他疗法
敷贴疗法用瓜蒌1枚、贝母50克、青黛15克共混碾细末,再将蜂蜜100克放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后加入药末,调匀如膏。分别摊贴在双侧肺俞穴、大抒穴、后溪穴,后盖纱布,用胶布固定,1日或2日换药一次。具有清肺止咳、润燥生津的作用,适用于肺燥干咳无痰者。
乐雅养生网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秋燥怎么治疗,秋燥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秋燥方面的知识,请关注乐雅养生网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秋燥”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5561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