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怎么办
1、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怎么办
首先,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比较困难,同时还要注意和新生儿先天性胆管闭锁进行区别。此病发病原因较多,可由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引起,当然也可由弓形体及各种细菌所引起。
其次,此病比较突出的表现为黄疸,当然还有些患者可以出现营养不良或是腹泻的情况,所以当新生儿黄疸加重时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时进行检查。少数重症者病程较长可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最后,患者可参考急性甲型肝炎中西医治疗原则,进行保肝治疗。并且可选择进行短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来减轻黄疸症状,还可以采用胆酸钠:每次服0.05g,每日3次,可促进脂肪消化,同时要加强新生儿的营养,或加用肝泰乐促进解毒功能,肌苷促进能量代谢。
2、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有什么症状
黄疸:为新生儿肝炎最突出的表现,大部分患儿因黄疸就诊。新生儿肝炎起病常缓慢而隐匿,多数患儿出生后第1周即出现新生儿黄疸,并持续2周以上时间,或生理黄疸消退后而又再度出现黄疸。大部分患儿治疗1个月后黄疸消退。
肝脾肿大:肝脾均可触及,肝脏一般为中度肿大。肝脏增大,触诊光滑,边缘稍钝,脾脏增大不显着。轻症经一般处理后,就逐步好转,大便首先变黄,皮肤及巩膜黄疸逐渐消退,肝脏缩小到正常范围,生长及发育亦良好,整个病程4~6周。
大便:出生时大便颜色正常,以后渐转为淡黄色或灰白色大便,往往不是持续性,有时有少许淡黄色或绿色大便。
尿:结合胆红素可以从小便中排出,大部分患儿有浓茶样小便,可染黄尿布。
其他:常伴随少许呕吐、厌食、体重不增等。
部分病儿因疾病发展缓慢,一般又无发热、厌食、呕吐等,且黄疸及大便色泽变淡亦未引起家长注意,直到满月或更晚才被发觉,以后逐渐发展为重型,也有一开始就表现严重症状者,重症者黄疸日趋严重,大便呈陶土色,肝脏增大(可达肋下5~7cm),质偏硬,脾脏亦增(可达肋下6~7cm),腹壁静脉怒张,腹水征,会阴及下肢水肿,可发展到肝性脑病等;或发生大出血、脓毒症等并发症而死亡。
3、引起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原因
感染因素:可由甲、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等引起,还有细菌感染所致的中毒性肝炎。还可能是弓形体原虫、梅毒螺旋体等引起。
胆汁排泄障碍:可由肝脏内外胆管发育不全、胆汁粘稠、肝脏或胆道肿物等引起。
家族中遗传代谢性缺陷病:包括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糖原累积病等。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怎么护理
1、消化道隔离:同病种患者可住在同一病室,但患者之间必须实施床边隔离;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无蚊蝇,每天开窗通风2次,30min/次;为患者进行护理时,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后,在护理下一个患者前应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患者的生活用具应专用并消毒,病室地面应每天消毒,床头柜、椅子应每天用消毒液擦拭。
2、休息和体位:尽量卧床休息,避免患儿哭闹,以减少消耗量,利于肝功能恢复;应取平卧位,以增加肝、肾血流量,改善肝细胞的营养,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创造良好的病室环境,开窗通风,一切操作应尽量集中,避免打扰患儿休息。
3、饮食护理:适当的营养供给是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促进肝脏修复的基本措施。与患儿及家长共同制定一个既符合治疗需要又能使其接受的饮食计划,对本病的护理起着重要作用。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怎么预防
1、应在母孕期避免各种疾病感染及患肝炎,同时对患儿应早诊断、治疗。
2、预防新生儿乙型肝炎:
2.1、用乙肝人类免疫球蛋白(HBIG)作被动免疫
对患有急性期或恢复期乙肝以及HBV携带的孕母:分娩前3个月,每月注射1次HBIG,每次200U。对其所生的婴儿于,生后24h内、1月龄、6月龄各注射HBIG100U。
2.2、应用乙肝疫苗做主动免疫
分为血源疫苗与基因疫苗。
基因疫苗优点:用量小,安全性高,可避免受到血源携带的其他极微量或未知微生物感染。
方法:对HBsAg阳性和(或)HBeAg阳性的产母所生的婴儿按0、1、6程序(出生24h内、1个月、6个月)各在不同侧部位注射接种1此疫苗。12个月时随访,测保护性抗体(HBsAb)。3-5年进行加强接种1次。
接种后6个月测HBsAg阳性示接种失败。15个月仍阳性示慢性携病毒者。15个月时HBsAg阴性,抗HBs阳性示婴儿得到保护。
2.3、乙肝疫苗和乙肝人类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