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病因,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的原因

besoo2020-01-14  48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的病理病因,小儿血管性血友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病因一、发病原因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因von Willebrand因子(vWF)质或量的异常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目前普遍…

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病因,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的原因

乐雅养生网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的病理病因,小儿血管性血友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因von Willebrand因子(vWF)质或量的异常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本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

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多数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双亲都可遗传。在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中,其发病率可能仅次于血友病,约为 (4~10)/10 万,为最多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但在我国本病的发生率较低。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可在多种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少数患者可无基础疾病。小儿少见,多继发于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获得性单株γ球蛋白及其他免疫失调性疾病,无出血家族史。

二、发病机制

1.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

vWF是一种多聚体糖蛋白,受第12号染色体上基因的调控,长180kb。它由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由最初合成的前-前vWF形成vWF二聚体,最后形成vWF多聚体,储存在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和血小板α颗粒中。内皮细胞合成的vWF大部分以持续性方式分泌,与基质有强的结合能力,在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WF减少时,因子Ⅷ的降解加快,Ⅷ∶C活性受到影响。在血管壁剪切力较高的小动脉,血小板黏附于损伤的内皮细胞下组织要依赖vWF的存在,vWF起着连接血小板膜表面和内皮下结缔组织的作用。vWF水平减低或功能异常时,血小板不能黏附于受损的血管壁,临床上出现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

vWD各型发病机制不同:

1型是vWF基因发生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引起vWF蛋白水平下降。分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两种,前者较少见,临床表现极严重。

2A型是vWF分子上28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2B型因vWF分子上与GPIb结合的位点发生错义突变,vWF大多聚体与之结合增强,在血浆中易被清除。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型突变方式为无义突变、基因缺失或mRNA表达缺陷。血浆及血小板中很少或几乎没有vWF蛋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异常的vWF基因来自于父母双方。

2.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

涉及多种发病机制。最常见的是产生具有 vW 活性的抑制物,主要为 IgG ,也可为 IgA 及 IgM ;其次为肿瘤细胞吸附 vWF ,使血浆 vWF 减少。

乐雅养生网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病因,小儿血管性血友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小儿血管性血友病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乐雅养生网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血管性血友病”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7324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