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新生儿肾静脉血栓的病理病因,新生儿肾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新生儿肾静脉血栓病因
一、发病原因
RVT常由多种综合病因所致。
1.肾脏原发疾病 早期报道的RVT均由于肾病综合征时肾局部高凝状态所引起,但与NRVT相关的新生儿肾脏原发疾病很少见,仅有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或肾脏肿瘤等引起的肾源性NRVT。
2.肾血管蒂受累 如腹膜后脓肿或脐静脉插管等引起的肾(主)静脉循环障碍,但近年来此类肾外性NRVT的报道已很少。
3.血液黏滞度增高 此类原因在NRVT中最为重要。生理状态下新生儿外周血中红细胞较多,当喂食不足、不显性失水增加、应用利尿药或造影剂、产伤、窒息、缺氧、缺血等原因均可使血液浓稠,血黏滞度呈指数增加。
4.肾血流量减少 如感染、休克、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糖尿病等原因所致。
早在20世纪40年代,Gross统计既往百余年文献中47例新生儿动脉栓塞性疾病(其中肾动脉栓塞4例),认为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损伤和生后脐动脉变化为可能发病原因。此后,对NRAE的不断观察研究,对其可能的发病原因提出了不同观点,但到目前为止,除脐动脉插管外,其他病因尚在探讨之中。
二、发病机制
与肾动脉系统不同,肾静脉系统无任何种类的节段分布,仅有一系列互相吻合的弓形静脉连接肾脏两极的血流,小动脉和小静脉间无毛细血管网。肾被膜下小静脉汇集成小叶间和叶间静脉,经肾髓质和肾门流入肾(主)静脉。右肾静脉仅与同侧输尿管静脉相通,而左肾静脉则可与其他四五条静脉相通易形成侧支循环。
NRVT的发病机制取决于血栓形成的急缓、位置、大小、完全与否,以及侧支循环形成间的相互平衡情况。无论单侧或双侧病变,上述情况及原发基础疾病决定了该患儿的临床及图像学所见,甚至预后。血浓稠及血黏滞度增加使肾流量下降,肾氧合减少,继之则肾水肿,肾小血管压力增加,最终导致肾小静脉血栓形成。NRVT形成的过程有3类:
1.急性完全性栓塞 肾脏急性水肿,肾包膜囊内压力急剧增高,肾静脉压可增高20倍,肾动脉血流量降至正常量的25%,甚至完全停流,肾脏受损及出血,肾外观呈发绀色。此类型在发病24h内肾脏即肿大,7天时达高峰,而此后的2个月渐缩小,有可能变为残留的萎缩小肾脏。
2.急性部分性栓塞 若阻塞达80%~90%则与完全性相同,其余的在发病24h即可出现侧支循环,发病后12天到1个月时,侧支吻合达最佳状态,肾脏大小、影像学形态及肾功能均可于发病后2个月恢复。
3.形成侧支吻合 渐进性栓塞程度如何,均可形成侧支吻合,除有白蛋白尿外,肾功能常正常。
除此外,肾病综合征时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
(1)凝血系统:由于Ⅴ、Ⅶ、Ⅷ和纤维蛋白原分子质量较大,不易从尿排出,并且肝脏代偿性合成增加,所以血浆浓度增高。
(2)抗凝系统:抗凝血酶Ⅲ及α1抗胰蛋白酶因分子质量较小,尿中排出超过肝脏代偿合成,故导致血浆浓度下降。
(3)纤溶系统:纤维酶原由于分子质量较小,导致尿中大量丢失,而合成却不足以代偿,纤溶酶抑制剂浓度增加,纤溶酶抑制因子的作用占优势,因此,纤溶酶活性受抑制,纤溶酶的作用减弱。
(4)其他因素:血小板聚集、黏附、释放功能增强,连续大量应用利尿剂,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等。
乐雅养生网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新生儿肾静脉血栓病因,新生儿肾静脉血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新生儿肾静脉血栓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乐雅养生网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新生儿肾静脉血栓”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7392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