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江西省人民医院李爱娇、周亚新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如下:用自拟活血化瘀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24g,当归15g,良姜10g,砂仁3g(后下),枳实15g,乌贼骨30g,蒲公英3…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江西省人民医院李爱娇、周亚新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如下:用自拟活血化瘀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24g,当归15g,良姜10g,砂仁3g(后下),枳实15g,乌贼骨30g,蒲公英30g,制乳药10g,制没药10g,甘草10g,川芎15g。随症加减:胃痛重者加延胡索15g;腹胀重者加厚朴10g,青皮10g;消化不良加焦三仙15g。用法:日1剂水煎服。同时辅以维酶素片,每次4片,日3次;猴头菌片,每次4片,日3次;甲硝唑片,每次2片,日3次;伴恶性贫血者,适当给予维生素B12和叶酸;伴上腹饱满不适、食欲差者,加潘立酮。2个月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忌烟、酒及生硬、辛辣食物。疗效标准:显效:临床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病理检查萎缩性胃炎改变成浅表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升消失。有效:临床自觉症状缓解;胃镜检查粘膜炎症减轻;病理检查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由重度转为中度,或由中度转为轻度。无效:临床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病理检查胃粘膜无变化或加重。结果显示:本组60例,显效29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临床疗效证实:中药具有益气理气、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中医辨证治疗萎缩性胃炎
陕西澄合矿务局王村矿医院的王军录观察了辨证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将112例胃炎患者分为胃阴不足型、寒热错杂型、脾胃虚寒型、气滞血瘀型。胃阴不足型,治以养阴益胃,缓急止痛,用益胃汤,其药物组成如下:玉竹12g,沙参12g,桑叶12g,麦冬30g,甘草4.5g,生扁豆6g。寒热错杂型,治以辛开苦降,平调寒热,用半夏泻心汤,其药物组成如下:半夏12g,黄芩12g,干姜12g,甘草5g,大枣5枚、黄连3g。在治疗中随症加减:脘痛多于后半夜发作加重者,方用乌梅丸:乌梅15g,黄连3g,黄柏3g,细辛3g,干姜12g,当归6g,附片6g,肉桂6g,花椒6g。气滞血瘀型,治以行气活血,用隔下逐瘀汤合并逍遥散加减,其药物组成如下:桃仁12g,赤芍12g,台乌12g,枳壳12g,柴胡12g,川芎12g,玄胡25g,五灵脂20g,香附24g。在治疗中随症加减:若气郁化火,症见痛势急迫,食后更甚,烦躁易怒,嘈杂泛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者,治以解郁清热,方用化肝煎,其药物组成如下:丹皮12g,栀子12g,泽泻12g,青陈皮12g,贝母12g,赤白芍15g。脾胃虚寒型,治以温中补虚,用黄芪健中汤,其药物组成如下:黄芪30g,白芍30g,桂枝30g,饴糖30g,甘草6g,生姜12g,大枣10枚。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近期(2月内)胃镜复查胃粘膜糜烂,出血及充血等急性病变不再存在,远期(2年内)胃镜复查粘膜橘红,组织学逆转。好转:上述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近期胃镜复查胃粘膜糜烂,出血及充血明显减轻,远期复查胃镜粘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组织学逆转不彻底。无效:症状体征及胃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善。其治疗结果如下:本组112例,痊愈9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6%。据此认为,中医辨证治疗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胃萎康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黄修解观察了胃萎康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其采用的诊断标准参照1983年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纪要(中华内科杂志,1983,22(5):257)标准。在治疗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用胃萎康合剂(又名胃萎康Ⅰ号),其药物组成如下:黄芪15g,白花蛇草15g,白芍15g,党参10g,白术10g,枳实10g,乌梅10g,黄芩10g,法半夏10g,茯苓12g,甘草6g,干姜6g,黄连4g,三七3g。其用法如下:经水提醇沉法制成胶囊,规格为0.35g/粒,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用胃萎康Ⅱ号(由维酶素组成,亦加工成同样大小胶囊,规格为0.35g/粒),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均做胃镜及病理活检。其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胃镜及病理活检由CAG转为浅表萎缩性胃炎(CSAG)或浅表性胃炎(CSG),或由CSAG逆转为CSG,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消失或明显减轻。显效: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偶有不适,胃镜及病理活检示CAG由重度变中度,或由中度变轻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减轻。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与病理活检示CAG或CSAG及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虽变化水大,但充血、水肿,糜烂灶等有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症状虽有改善,但胃镜及病理活检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大。其治疗结果如下:本组59例,治愈20例,显效25例,有效10列,无效4例,总有效率93.22%;对照组59例,治愈0例,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45.76%;本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本组萎缩性胃逆转率及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消失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据此认为,胃萎康合剂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消疲散结,用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柴胡红藤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西安市灞桥区中医医院的惠民让观察了柴胡红藤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用柴胡红藤汤,其药物组成如下:柴胡6g,生草6g,红藤10~15g,枳壳10~20g,代赭石15g,白芍10g,厚朴10g,旋覆花10g,川楝子10g。在治疗中随症加减:胃脘疼痛较重加木香8g,元胡10g;兼有瘀血刺痛者合失笑散;湿盛舌苔腻者加苡仁15g,竹茹6g;恶心呕吐加生姜10g,半夏10g。上方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注意调情志,忌食生冷刺激之品。其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胃脘痛及其它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它症状减轻,胃镜检查有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其治疗结果如下:本组86例,治愈63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7%。据此认为,柴胡红藤汤疏肝解郁,清热止痛,理气消胀,用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
加味香苏散治疗慢性胃炎
中卫县中医医院的李艳茹等观察了加味香苏散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用加味香苏散,其药物组成如下:苏梗6g,陈皮6g,香附10g,毕澄茄10g,香橼皮10g,柴胡10g,佛手10g,枳壳15g,玄胡15g,大腹皮12g,焦三仙12g,黄连8g,白花蛇舌草30g。上方每日1剂水煎服,10~20日为1疗程。其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治愈:服药2疗程,临床症状消失,半年内未复发者。显效:服药2~4疗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者。无效:服药2~4疗程,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其治疗结果如下:本组46例,治愈36例,显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3.5%。据此认为,加味香苏散温中散寒,理气通降止痛,用其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满意。
利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陈菊君观察了利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具体方法如下:用利胆和胃汤,药物组成: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旋覆花10g,白术10g,炒白芍15g,太子参15g,枳壳15g,苏梗15g,大黄3g,甘草3g。随症加减:并发胆道感染者加茵陈;并发胃溃疡者加黄芪、白及;并发慢性胃炎者加徐长卿;并发胆结石者加金钱草、王不留行;并发糜烂性胃炎者加白及、枯矾。用法:日1剂水煎饭前服。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胆汁反流消失,胃粘膜光滑,胃炎明显好转。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胆汁反流减少,胃炎减轻者。无效:部分症状改善,但胃镜所见胆汁反流无改变,胃炎无好转。结果显示:本组共有68例患者,其中显效39例,好转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6%。临床疗效证实:本方具有利胆降浊和胃的功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
应用胃炎汤治疗慢性胃炎
蓬安县人民医院刘福文等观察了胃炎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有临床症状,如上腹不适、腹胀、嗳气、返酸、恶心、纳差、乏力、上腹隐痛等;胃镜检查符合1982年10月全国慢性胃炎会议诊断标准。具体方法如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用胃炎汤,药物组成:北沙参30g,蒲公英30g,黄芪30g,丹参20g,玉竹20g,白及20g,黄连10g,柴胡10g,延胡索10g,苍术10g,砂仁10g,广木香10g,大枣10g,甘草10g,赤芍15g,五灵脂15g,厚朴15g,陈皮15g,枳壳15g。用法:日1剂水煎分3次服,14日为1疗程。对照组以西药硫糖铝为主药,依据症状加用抑酸剂、解痉剂或胃动力药,3~4日随访1次并记录服药后的反应,均在门诊完成观察。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炎症明显改善,糜烂、出血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胃镜检查炎症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无改变或加重。结果显示:本组38例,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21%;对照组26例,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5.38%。临床疗效证实:本方具有疏肝解郁,补脾益气的作用,理气消胀,疗效满意。
自拟慢胃汤治疗慢性胃炎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李凯利等观察了自拟慢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用自拟慢胃汤,其药物组成如下:党参、白术、云苓、肉桂、陈皮、丹参等。在治疗中随症加减:恶寒喜暖、喜温食加良姜、吴萸;恶心呕吐加半夏、广藿香等;泛酸加煅瓦楞子、乌贼骨;舌淡加炮干姜、砂仁,加附子理中丸;乏力加黄芪;气滞者加厚朴、青陈皮;痛甚有瘀加丹参、延胡索。上方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疗程。对照组用温胃舒胶囊(合肥神鹿制药厂生产,批号为19990410),其药物组成如下:党参、山楂、黄芪、肉苁蓉、肉桂、砂仁等。上药每次2粒,每日2次口服,用1个月。其采用的疗效标准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作为判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食欲正常,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检查示胃粘膜病变消失。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胃酸分泌接近正常,胃镜检查示胃粘膜病变减轻,病变范围缩小。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所见无改变或有所加重。其治疗结果如下:本组184例,治愈30例,有效14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2.39%;对照组60例,治愈8例,有效4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7%。症状3项改善(饱胀、纳差、乏力)本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据此认为,上述自拟慢胃汤具有显著的健脾、强身功能,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调整整体功能,起到扶正固本、祛瘀生新的功效,用其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满意。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炎
滨州市中医医院的孙向红等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用结肠安方,其药物组成如下:黄芪30g,败酱草30g,白芨30g,红藤30g,煅石膏30g,白头翁20g,白芍20g,白芷20g,木香15、黄连10g。上方每日1剂水煎取液保留灌肠,每日2次。本组与对照组均用替硝唑100ml静滴,甲氰咪胍0.6g加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其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治愈:临床病状消失,结肠镜(或X线)等各项检查肠粘膜正常,大便常规检查无红、白细胞。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肠粘膜轻度炎症,大便常规检查有少量红、白细胞。无效:临床症状及结肠镜等检查无改善。其治疗结果如下:本组60例,治愈38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2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67%;本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据此认为,结肠安方清热解毒,行气止痛,益气生肌,清肠止泻,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
宝鸡县医院的朱鹏君等观察了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其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学会关于慢性结肠炎的诊断、辨证分型标准。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脾肾两虚型,用自拟方,其药物组成如下:党参15g,白术15g,扁豆15g,苡米15g,山药15g,砂仁6g,炮姜6g,木香9g,制附片9g,补骨脂12g,煨诃子12g,茯苓12g,肉蔻12g;湿热内蕴型,用自拟方,其药物组成如下:白头翁15g,秦皮15g,茯苓15g,地榆15g,败酱草15g,葛根15g,连翘15g,黄连9g,黄芩9g,广木香9g,马齿苋20g;气滞血瘀型,用自拟方,其药物组成如下:柴胡12g,枳壳12g,白芍15g,丹参15g,防风10g,木香9g,陈皮9g,玄胡9g,川楝子9g。灌肠方,其药物组成如下:苦参30g,白头翁30g,防风10g,黄连10g,木香10g,马齿苋20g,白芨20g,地榆20g,秦皮15g。其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肠镜等检查示肠粘膜病变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大便常规检查有少量红、白细胞,肠镜检示肠粘膜病变较前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肠镜检查无明显改善。其治疗结果如下:本组136例,痊愈
98例,好转12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80.8%,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据此认为,中医辨证论治慢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7865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