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肿瘤的基因研究

besoo2020-01-14  152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日前,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学博士生导师王洁教授等人,经实验从分子水平阐明了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基因突变位点,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日前,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学博士生导师王洁教授等人,经实验…

涎腺肿瘤的基因研究

乐雅养生网导读:日前,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学博士生导师王洁教授等人,经实验从分子水平阐明了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基因突变位点,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日前,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学博士生导师王洁教授等人,经实验从分子水平阐明了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基因突变位点,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涎腺多形性腺瘤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直接危害面神经,容易造成术后面瘫。目前对于该肿瘤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该肿瘤易复发,反复多次的手术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研究人员在探索基因治疗用于该肿瘤的临床。而要进行基因治疗的研究首先要明确该肿瘤基因突变的种类和类型。为此,王洁教授等人留取14例涎腺多形腺瘤新鲜标本及正常腮腺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股构形多态分析技术,对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了P53基因突变的密码及类型和c-myc基因的改变。其中P53基因突变发生在第5、6、7、8外显子,有多种突变方式,涉及点突变,碱基缺失和碱基插入等多个密码子。研究显示,第6外显子第204号密码子突变频率较高;第7外显子碱基突变位点集中在第242号密码子上,出现碱基替换(T—C),第8外显子碱基突变位点296号密码子突变频率较高。涎腺多形性腺瘤斑点杂交显示,c-myc的表达量是正常组织的1.7倍,而在恶性多形性腺瘤中c-myc的表达量是正常组织的2.0倍,表明c-myc基因的激活和过度表达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及分化中具有促进作用。

目前王洁教授已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涎腺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多基因位点病”的学说,课题组正进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8096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