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本病由GeorgeCoats于1908年首先报道,故又名Coats病。大多见于男性青少年,女性较少,少数发生于成年人。通常侵犯单眼,偶为双侧。病程缓慢,呈进行性。早期不易察觉,直到视力显著减退,现出白瞳症或废用性外斜时才被注意。……
【病例】 男,32岁。右眼视力下降7月余,于1991年3月13日入院。1990年8月发现右眼视力下降,在当地县人民医院求诊,视力右眼4.9、左眼5.1,玻璃体轻度混浊,视网膜颞侧有出血。诊断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给予止血剂、地巴唑及维生素C等治疗近1月,自觉视物稍清晰,未再治疗。1991年2月4日来我院门诊,查视力右眼4.0、左眼5.1,视网膜颞侧有出血及硬性渗出,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颞侧枝栓塞,给予活血化瘀类中药及地巴唑等口服无效,于3月13日以上述诊断收入院。入院时视力同前。扩瞳查:左眼无异常,右眼玻璃体混浊(+),视乳头无异常,视网膜颞侧血管下可见大量斑块状黄白色渗出及胆固醇结晶沉着,静脉旁可见少量点片状出血及少量液性渗出,并有大量毛细血管瘤及新生血管,黄斑亮点不可见。初步诊断为Coats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颞侧视网膜动静脉之间大量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广泛扩张,上下支动静脉末端有渗漏点,颞上支动脉粗细不匀、远端扩张,病变区出血及渗出质呈荧光遮蔽,支持Coats病的诊断。
Coats病又称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绝大多数为单眼发病,病程缓慢,呈进行性。眼底呈现大量白色或黄白色渗出,有成簇的胆固醇结晶沉着和出血。病变主要发生在血管第二或第三分支,血管扩张纡曲,管壁呈囊样、梭形或豆状血管瘤或排列呈串珠状。某些病例最后产生视网膜脱离,并发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扩瞳后仔细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本例误诊原因:①本病临床较少见,一些临床医师对其诊断要点、病变特征缺乏感性认识,加之多有眼底出血,常误诊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栓塞等,我院于1991~1995年间共接诊本病9例,其中6例曾误诊。②对于本病,Coats强调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男性,部分文献亦沿用这一传统说法,以致部分医生对成年病人缺乏警惕性,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往往难以想到本病。近年来一些文献已作了更详尽的描述,认为本病不仅限于婴幼儿及青少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③对于本病的鉴别诊断,文献中多数未包括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栓塞等视网膜血管疾病,而我院同期治疗的6例,却均误诊为该病,此应引起临床重视,尤其是视网膜出血较多时。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未及时行此项检查亦是造成误诊的原因。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8429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