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泡脚的中药怎么熬?
1、熬药方法:
1.1、在煎药之前,先把一帖中药倒入锅中加水适量,浸泡半小时。加水量水面应高于中药压实后药面上约1cm。
1.2、头遍煎时,应先用大火煮,待在中药煮开后再熬20分钟左右,之后把熬好的药汁倒入容器中。再往煎药壶中加入适量清水,量同第一次,第二遍煎的时间可以稍微短一些。
1.3、把第二次熬好的药汁倒入容器中,与第一次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即为中药一天的服用量。
2、 中药泡脚的配方
2.1、生姜:祛寒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2.2、桂皮:消肿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它与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温肾阳的作用。
2.3、艾草:温肺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是性温、味苦、无毒的一味药。它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2.4、红花:防冻疮
红花是一种妇科常用中药,它能够活血通经,祛淤止痛。冬季容易发生冻疮和皮肤皴裂的人在秋季应该提早用红花泡泡脚,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3、中药泡脚的好处
3.1、促进血液循环
热水足浴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水的温热作用,可扩张足部血管,增高皮肤温度,从而促进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环;同时热水足浴也使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加,从而改善了心脏功能,降低了心脏负荷。
3.2、促进新陈代谢
热水足浴促进了足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由于血液循环量的增加,从而调节各内分泌腺体分泌各种激素,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等等,这些激素均能促进新陈代谢。
3.3、消除疲劳
当人体肉体疲劳时,首先出现足部血液循环不良,代谢终产物,钙盐、乳酸微晶体等物质沉积。当人体某个器官功能不正常或患病时,由于病理反射的影响,使足部的血液循环更为不良,更容易产生沉积物,热水足浴是消除肉体疲劳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3.4、改善睡眠
足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用热水泡脚对神经和毛细血管有温和良好的刺激作用。这种温热刺激反射到大脑皮层,对大脑皮层起到抑制作用,是兴奋的交感神经顺利地向副交感神经转换。副交感神经兴奋后,此时人处于安静休息状态,从而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症。
3.5、养生美容,养脑护脑
通过热水足浴,可以调节经络和气血。同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从而使头部血流加快,及时足量补充大脑所需氧气和营养物质。
哪些人不宜中药泡脚
1、热性体质
泡脚本身是一种热性刺激,加入的中药也大多是温热类药材,对热性体质的人弊大于利。小儿为“纯阳之体”,体质本身偏热,所以不主张长时间热水泡脚。
2、高血压
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泡脚对高血压是有好处的,因为血管扩张会使血压下降。建议高血压患者在药浴中加些吴茱萸或一点盐,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中风
中药泡脚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的机体循环,促进功能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患者由于年龄偏大,加上神经系统病变导致感觉迟钝,家属或护理人员一定要试好水温后再让病人浸泡。
4、糖尿病
为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可以选择用中药泡脚。
5、心脏病、低血压
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或热性中药泡脚,这会导致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造成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增加发病的危险。
6、孕妇
可以用温开水泡脚,但是加中药泡脚就有影响肝、脾、肾经的风险,可能造成胎气不稳固,容易引起流产。
中药泡脚误区
1、中药泡脚效果差
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大家都知道,中医中药疗法在疗程方面都是比较长的,所以中药泡脚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2、中药可以翻煲几次
中药药效一般煲两次就已经全部释放,如果再煲第三次,那么这些中药水几乎没有什么药效了;而中药泡脚片更是一次性使用的产品。
3、泡脚时间越长越好
中药泡脚一般泡40分钟即可,40分钟可以让足部毛细血管吸收够有效中药成分了,而且泡脚时间太长容易冒大汗,汗液流失过多对心脏是有损害的。
4、泡脚水越烫越好
过高的温度,会烫伤皮肤,而且血液循环一下子太快的话,导致血液上冲,反而引起不适,甚至出现虚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