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非霍奇金淋巴瘤在鼻咽部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病变常呈多部位受累对称性分布,鼻部受累者可伴有皮肤的改变。病变局限者需与鼻咽癌等肿瘤鉴别。CT可显示病变范围。……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欧美属罕见病,预后差,在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其CT表现无特征性,但说法不一。鼻咽部虽与鼻腔鼻旁窦相邻,但该部位发生的淋巴瘤属韦氏环,后者由扁桃体、鼻咽、舌底及咽后壁淋巴组织组成,在病理类型上几乎均为NHL,T淋巴细胞型;且韦氏环淋巴瘤发病率高于鼻腔鼻旁窦,但相关报道并非多见。国内吴秀蓉等报道11例鼻腔NHI。,累及鼻咽部4例。鼻腔恶性肉芽肿的病理实质现已查明,既往所称恶性肉芽肿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的Wegeners肉芽肿及肿瘤型恶性肉芽肿两种类型,后者属于血管中心性免疫增殖病变,是来源于T/NK细胞的恶性淋巴瘤。本组14例NHL。病例中含3例恶性肉芽肿。
CT影像学表现 本组14例根据发病或主要受累部位分为两类,即鼻咽部为主型和鼻腔鼻咽同时受累者。本组第l类5例,均为鼻咽部附壁肿块,大小不等,对称或不对称,咽隐窝可狭窄或闭塞,咽旁间隙变窄,均有慢性鼻腔、鼻窦炎,但大多数病例咽缝间隙存在,均未见颅骨破坏。本组第2类9例中,鼻咽及鼻腔病变以对称性黏膜增厚或腔内铸型肿块为主(6例),其中鼻腔为主者病变前后范围广,可达鼻前庭并伴鼻部皮肤增厚,鼻中隔骨破坏等,无咽缝间隙改变;鼻咽鼻腔同时受累者多有咽鼓管咽口及咽隐窝消失及咽缝间隙消失,无骨质破坏。二者均有淋巴结肿大。2例鼻腔为主病变于放疔后肿块缩小、消退。
上述表现符合以下特点:①病变范围广,累及单侧或双侧鼻腔或鼻咽,表现为局限性肿块、铸型肿块或黏膜增厚,类似于文献报道的增殖型与浸润型改变[4];②不同受累部位表现形态略有差异:鼻腔为主者多为铸型肿块,可伴皮肤改变及骨质吸收;鼻咽部为主者也以腔内肿块为主;二者皆受累者主要为黏膜增厚;③病变等密度,同邻近软组织相近;④受累结构与发病部位有关:鼻腔为主者伴发筛颌窦炎多明显且为双侧,鼻咽部为主者伴邻近间隙的闭塞为主,但咽缝间隙少有累及,常无颅底骨破坏;⑤病灶对放疗敏感。上述表现特点,类似多数文献报道。
鉴别诊断 本病在形态上表现为鼻咽或(和)鼻腔肿块及黏膜增厚,因此需与下述多种良恶性疾病鉴别:①腺样体增殖症:NHL以肿块充填鼻咽腔需与腺样体增殖症鉴别,后者多为儿童,常伴有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后壁或顶后壁中线软组织弥漫性对称性增厚,病变较浅,侧隐窝不受累,咽缝间隙多清楚;②鼻息肉或慢性炎症:鼻腔受累为主或病变广泛者需与之鉴别,鼻息肉常位于中鼻道,也可充填全鼻腔,密度低而不均,可见低密度线包绕,增强无强化,无骨质破坏,鼻腔前部无皮肤受累;③NPC:NHL表现为单侧鼻咽肿块者,尤其是T/NK细胞淋巴瘤需与鼻咽癌等常见肿瘤鉴别。NPC起源于咽隐窝和顶后壁,以咽隐窝为中心,侵及范围深,可伴有颅底骨破坏,翼腭窝、咽旁间隙受累及淋巴结肿大,与T/NK淋巴瘤相似;但后者(NHL)病变较广泛而颅底骨质破坏并不明显,多为吸收且少见,本组仅见于鼻腔病变为主者;此外,NHL绝大多数病例咽缝间隙存在,而半数NPC之咽缝间隙可消失,早期仅现局部肿块则鉴别困难。其他良性病变如鼻咽纤维血管瘤发病年轻,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其他恶性肿瘤多形态不整,病变深层浸润,伴咽缝间隙消失及颅底骨骨质破坏。上述病变鉴别困难时仍依赖活检。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8774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