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芒种的由来和习俗
1、芒种的由来和习俗
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芒种时节的民俗主要有:嫁树、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
2、芒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芒种节气气候特点:高温天气频发,湿度大多闷热。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芒种期间,依然会有大暴雨,正常情况一般先进入梅雨期的是湖南、江西中部、浙江南部地区,入梅后如同华南一样,该地区的主汛期开始,时有暴雨发生,山区地区需要警惕局部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世界,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3、芒种节气怎么穿衣
夏装的大小、肥瘦与散热有很大关系。通常服装覆盖面积越小,体温散失越快。服装的颜色也很重要。一般认为,衣服颜色不同,吸收和反射热量的强度也不同。颜色越深,吸热越强,颜色越浅,反射性越强,吸热性越差。所以,芒种时节的衣着应以短杉、短裙、短裤为好,并尽量选择宽松的款式,这样有利于通风散热。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
夏天衬衫、T恤、内衣的汗渍大多是逐渐积累形成的,每次洗涤时如果没有彻底去除,经过较长时间积累就会形成陈旧性汗渍。尤其是全棉的白衬衣较为明显。所以,夏季的衣服得勤洗勤换。汗渍衣物要用冷水搓洗一遍,才能冲掉汗渍中的蛋白质。
芒种节气如何养生
一是“吃苦”,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热解暑、泄热养阴、入心经、脾胃经的作用,在过了芒种之后我们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的,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二是“饮酸”,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作用,如乌梅、山楂、柠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因其适度进补,还能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也可以榨汁饮用,但不可以用饮料代替水,汽水、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反而会影响消化和食欲。
三者是“食粥”,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提出,粥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脾胃、祛暑热的功效,此外薏米赤小豆粥清热健脾,利湿养肝,冬瓜荸荠粥补益胃肠,生津除烦,都是不错的搭配。
芒种节气的饮食禁忌
1、空腹饮茶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容易患上手足疼痛,及下元虚冷的腹泻等病症。因此,芒种节气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两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2、申时后进食
“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这一养生口诀就是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服,申时(下午3至5点)以后少进餐,这都是芒种节气的养生要求。
3、夜食生冷
芒种的节气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的患者不易消化饮食,生吃蔬菜、瓜果等是芒种节气的慎食之品,夜间更要注意慎食这类食物,肉、面、黏腻的食物也不宜在夜间食用,否则会引起腹胀、吐泻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