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粗心、马虎、大意,这些用在熊孩子身上的形容词,今天要把它们送给几位家长和老师。2岁的孙子被奶奶送上了错误的校车,儿童安全问题……
粗心、马虎、大意,这些用在熊孩子身上的形容词,今天要把它们送给几位家长和老师。2岁的孙子被奶奶送上了错误的校车,儿童安全问题再度引发热议。
接送年纪尚小的孩子上下学,通常是家庭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谁接谁送一般都有具体分工。在这庞大的接送队伍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不小。有的是因为孩子的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接送,老人闲居在家,接送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了他们。有的是老人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努力争取到了接送孩子的权利。老人接送孩子体现的是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但因老人接送孩子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却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不,2岁的小孙儿“丢丢”被奶奶一不小心送上了错误校车……
【事件还原】
前天,梁平一位粗心的奶奶送2岁多的孙儿搭错校车,孩子被拉到另一所幼儿园。到了学校,面对莫名其妙多出的孩子,老师束手无策,只得四处打听。另一边,孩子原本就读的幼儿园炸开了锅,孩子没来上学,又不见家长请假,去哪了?
随车老师以为是新来的
前天,两岁多的丢丢(化名)迎来了一周的上学时光,爸爸妈妈要工作,只有让奶奶送他上幼儿园。一大早,祖孙俩出了门,奶奶带着丢丢来到了他日常坐校车的地方等候。
不一会,一辆萌萌哒的黄色校车来了,奶奶拉着丢丢就往上送。随车的老师见不认识丢丢,专门问了奶奶,说以前没见过丢丢,奶奶肯定地说:“不得错”。向家长确认后,随车老师也没多想,顺理成章地认为丢丢是新来的。
事实上,奶奶的确错了。由于当天到乘车点的时间早了些,丢丢幼儿园的校车还没有到,梁平少年宫幼儿园的校车却来了。两辆校车的外观差不多,奶奶一时粗心,将孙子送上了错误的校车,去了新幼儿园。
接下来一整天,两家幼儿园、梁平当地论坛和微信朋友圈为丢丢炸开了锅,而丢丢的家长直到下午才反应过来。
新环境里很“淡定”
到了梁平少年宫幼儿园,学校根据丢丢的年龄,请小班的各位老师来“认领”,可每个老师都说,丢丢不是他们班上的学生。
校方马上意识到,丢丢可能上错车了。到了新环境,丢丢基本上不说话,老师无法从他口里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少年宫幼儿园立马跟附近几所幼儿园联系,可打了一圈电话,没有任何结果。
让老师们稍稍心安的是,丢丢不哭不闹,也不到处乱跑,幼儿园便暂时给他安排到小班上课。
到了新环境,小丢丢就跟在老师身边,怯生生地看着新同学。同学们就像见到新入园的小朋友一样,和丢丢一起玩,丢丢也很自然地跟班上课,表现得很淡定。
而他不知道,这只是一个错误的玩笑。
到了中午的时候,按惯例老师要照顾一些年纪小的孩子,老师还给丢丢喂了一碗米饭。
家长下午才知道“错了”
这边小丢丢在新教室里上课,另一边,丢丢原本入读的幼儿园却急坏了。孩子没来上课,没有接到家长请假的电话,打家长的电话又一直无人接听,孩子到底去哪了?
在梁平少年宫幼儿园,有人建议从黄色校车入手,并锁定了县内两家幼儿园,不过联系过后仍然无果。
很快,有孩子上错校车的消息传到网上。下午,梁平当地一些论坛、QQ群纷纷传递:“这个是哪个屋里的娃儿?快到少年宫去接,早上大人送错了校车,到了学校,每个老师都说不是班上的学生。问这个小朋友也啥子都不回答,身上又没得电话号码,看到有认识的快去领。”同时,不少网友也出谋划策。
到了下午5点多,家人才得知丢丢上错幼儿园的消息,原本在下车地点等候的奶奶如梦初醒,这才让丢丢的姑姑到少年宫幼儿园把他接回家。
【专家解读】
针对此次事件,重庆市教科院学前教育教研员、民办学前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李传英说,一般我们不提倡坐校车,如果家长同意,有些学校又有必要使用校车,那么家长就应该和学校签订协议,以保障孩子的安全。
比如,“例如老师必须按照规定在上车与下车时挨个点名,确保每一个孩子的安全。”,“学校还必须加强孩子自身安全意识, 通过模拟游戏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需要坐校车的孩子要学习认识学校校车品牌、车牌号以及接送的老师面貌等。”。
针对此次事件,李传英强调:“老年人有的时候也会像小孩子一样搞不清楚状况,所以最好还是父母亲自接送。”
三种情况下,老人不要接送孩子
第一,老人身心状况欠佳时不能接送孩子。比如,患心脑血管疾病或视力不好的老人,心理或情绪状况不佳的老人。
第二,安全意识和知识不强的老人不能接送孩子。上下班高峰时,人流车流量大,接送孩子的老人必须有很强的安全意识的安全知识,否则接送孩子会有相当大的危险。
第三,时间观念弱的老人不适合接送孩子。孩子上学放学是有时间规定的,接送孩子必须准时。太早就会犯丢丢奶奶的错误,太晚也不行,手忙脚乱很容易出错,增加危险隐患。
总之,在接送孩子这件事上,老人还是谨慎一点好,如果力不从心,就千万不要勉强。量力而行,既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也是为了老人自身的安全,更是为了整个家庭着想。小两口不妨辛苦一点,如李传英副秘书长所强调的:“最好还是父母亲自接送。”
接送卡、身份识别卡、手把手接送一样都不能少
多数幼儿园要求家长必须到校接送孩子,即家长把孩子亲自送到幼儿园老师手里,再从幼儿园老师手里把接走孩子,这是关系孩子安全的重要环节。
其实,目前多数幼儿园均要求家长必须亲自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教室才能离开;接孩子时,家长必须出示“接送卡”。即使没有“接送卡”,也必须是老师熟悉的家长。
这也让小编想起去年对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老师的采访中他所强调的:接送孩子时一定要使用“接送卡”;要亲手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再从老师手里接走;孩子的衣服兜里要放有“身份识别卡”等。如果做到这些,“淡定”的丢丢可能很快就会被“认领”而不至于等到下午。
此外,幼儿园的校车外观差别虽然不大,但车身处都张贴了幼儿园的名字和联系方式。不少校车司机也表示,如果学校对校车严格规范,老师对孩子严格清点,孩子上错车的几率其实是很小的。可见,老师的疏忽大意、自以为是也是掀起这场波澜的推手。不过,万幸的是在各方及爱心人士的努力下,“丢丢”没丢,我们再也不希望从丢了的孩子身上吸取教训,难道我们吸取的还不够都吗?希望,“丢丢”没丢能再次为我们敲响儿童安全的警钟。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40593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