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屋前有蓬蜀葵。每每站在它的面前,显得自己矮小。我不知道它叫什么,便问母亲。母亲说出的名称,当然是俗名,叫一丈红。
年年返乡看母亲,年年看这一蓬花,嘴里念叨着“一丈红”。或许,我与“一丈红”真的有缘分。前天,我偶然邂逅明代戴进的《葵石蛱蝶图》,映入眼帘的竟然是高高挺挺的“一丈红”!独占画面,凛然自拔;绿叶扶疏,花色绚丽,有如母亲伫立门前的稻床上,凝视远处的苍山。突然,两只俏丽的蛱蝶从田野里翩翩飞来,冲着母亲吟吟地笑,然后落在母亲的身上,她却浑然不知。这幅画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当我的神智从遥远的故乡回到现实的画面时,才发现画卷天头上的题诗,知道“一丈红”属于锦葵科;再查阅资料,才晓得是蜀葵,因生蜀地,故而得名。当然,今天的蜀葵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了,是一种人见人爱、雅俗共赏的景观。
目不识丁的母亲喜欢它,是因为它花色美丽,门前有了它,喜气,热烈,兴旺;还因为它是乡间必不可少的中草药,譬如谁家的孩子害了脓疮,挖点蜀葵根,煎点汤水,喝几次,即可消肿禳毒;尿道或肠道感染,喝点葵根汤,炎症自然败退。如果是哪家小媳妇,妇科有疾,总是羞羞答答地找母亲讨点蜀葵的。
到端午时节母亲种的蜀葵,花开得最旺,一直到流火的七月,热热烈烈,让寂寞的乡村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这也正好慰藉了寡居落寞的母亲莫名的忧伤。
秋后,蜀葵花渐渐地凋零,蜀葵杆缓缓地枯萎。母亲便将它们砍倒,打捆,然后放到水沟里浸泡,并压上沉重的石头,免得被溪水冲走。一段时间后,蜀葵皮便从杆上自动地剥离。母亲将它们从水里捞起来,即可得到蜀葵麻。这种麻丝不及苎麻,却可以编织草鞋,也可以捆扎扫帚。
做完这一切之后,母亲便坐在门槛儿上,望着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流水,嘴角蠕动,仿佛自言自语,又好像与风言,与水语,只有风和水可以把她老人家的心思捎给子女。于是,我们便不约而同地回到麒麟畈,母亲早早地站在栽蜀葵的位置,眺望我们的身影,喊着我们的乳名。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40992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