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入药多煎汤

besoo2021-10-19  115

导读:鱼腥草又名蕺菜、臭菜、侧耳根,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鱼腥草之名最早见于《名医别录》。宋代药物学家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

鱼腥草入药多煎汤

鱼腥草又名蕺菜、臭菜、侧耳根,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鱼腥草之名最早见于《名医别录》。宋代药物学家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宋代苏恭在《苏沈良方》中亦称:“蕺菜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似荞麦而肥,茎紫赤色。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关中谓之菹菜。”

鱼腥草多在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洗净后阴干用或鲜用。其性微寒,味苦,入肺、膀胱、大肠经。据测定,含有新鱼腥草素、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及钙、磷、钾、镁、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疟疾、热痢、痈肿疮毒、水肿、淋病、痔疮、脱肛、湿疹、疥癣等症。《医林纂要》载:鱼腥草“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分类草药性》亦载:“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现代药理证实,鱼腥草可以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鱼腥草中提取的一种黄色油状物,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鱼腥草素的衍生物亦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起到利尿的作用。研究还表明,鱼腥草所含的新鱼腥草素对艾氏腹水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起到抗肿瘤作用;具有抗炎、抗辐射作用,并有镇痛、镇咳、镇静、抗惊、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和伤口愈合等作用。

鱼腥草用于治疗肺痈咳吐脓血,常与桔梗、芦根、冬瓜仁等同用,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作用;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常配以黄芩、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药;用于治疗热毒疮疡,常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治热林小便涩痛,常与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配伍。

鱼腥草入药多煎汤内服,但不宜久煎,常用量为15~25克;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亦可外用,取适量鱼腥草捣烂敷患处或煎汤熏洗。

常用验方:

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鱼腥草20克,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各10克,胆南星、陈皮各6克,沙参、瓜蒌、赤芍、丹参、桃仁、竹茹、麦冬、茯苓各9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

治急性肠炎:鱼腥草、芦根各50克,姜厚朴、地锦草各2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鱼腥草入药多煎汤

治慢阻肺:鱼腥草20克,川芎、红花各6克,当归、黄芩、桃仁各9克,生地、赤芍、丹参、桑皮、百部各12克,大黄5克,水煎内服。重度者,每日2剂,每剂煎2次,每6小时服药1次,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日1剂,每日服2次,4周为1个疗程。

治肺炎:取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煎至200毫升。每次30毫升,日服3~4次,痰黏稠量多时,同时用5%鱼腥草煎剂喷雾吸入。

治肺脓疡:鱼腥草30克,桔梗16克,加水300毫升,煮沸10分钟过滤,分3次服。

治痢疾: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

治习惯性便秘:鱼腥草5~10克,用白开水冲泡10~12分钟后代茶饮。

治急性黄疸性肝炎:鱼腥草18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0剂。

治热淋、白浊、白带:鱼腥草30克,水煎服。

鱼腥草入药多煎汤

治流行性腮腺炎:取新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以胶布包扎固定,每日2次。

治化脓性皮肤病:取鱼腥草、桉树叶各750克,加水7.5升,煎至5升,待温热后敷于患处,每日1次,每次15分钟,凉则易之,7次为1个疗程。

治痈疽肿毒: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蜂蜜调敷。

治妇女外阴瘙痒:鱼腥草适量,煎汤熏洗。

注意:

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41083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