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强势推进中药材产业

besoo2021-10-23  145

导读:初秋时节,不仅是粮食收获的季节,也是中药材收获的季节。嗅着药香走进贵州大地,从中药材种植基地到中药材产业园、中药材交易市场,从龙头企业到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处处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显示出当地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兴旺。近年来,贵州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

贵州:强势推进中药材产业

初秋时节,不仅是粮食收获的季节,也是中药材收获的季节。嗅着药香走进贵州大地,从中药材种植基地到中药材产业园、中药材交易市场,从龙头企业到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处处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显示出当地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兴旺。

近年来,贵州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发挥独特的“天然药库”资源禀赋,扩大标准化种植,延伸加工链条,完善物流体系,加速推进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市场化,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目前,贵州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500万亩,达到511.28万亩,产量155.25万吨,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

政策驱动 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

“我们这里山大、林多,不仅野生中药材十分丰富,而且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特别适合中药材种植。但过去很长一个时期,背靠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我们却没有因此而发财致富。”在贵州省施秉县,当地一位干部坦言,其主要原因是以前政府不重视,没有看到中药材的美好前景。

这位干部告诉记者,直到20世纪90年代,施秉县才开始试着引种元胡、太子参等品种,但属于小打小闹,没能形成气候。不过,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的激励下,施秉县依自身托资源优势,大面积极推广种植中药材,全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目前,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十万余亩,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来自中药材产业,涌现出的百万元户就有93户。

据了解,为了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近年贵州省把中药材种植作为产业化扶贫重点产业来抓,出台了《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关于加快民族药业和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等一系列产业政策。从2012年起,贵州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每年安排2亿元以上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用于中药材产业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为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在强有力的政策驱动下,像施秉这样大力发展中药材的产业县,在贵州大地不断涌现出来。例如,赫章的半夏,大方、德江的天麻,剑河、丹寨的钩藤,赤水、独山的石斛,绥阳的山银花等相继崛起,中药材产业成为全省各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贵州:强势推进中药材产业

“我们在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同时,还着重强调生态保护。”贵州省相关部门责人介绍,全省各地通过创新立体高效的“林药套种”“果药套种”“药药套种”“林下仿野生种植”等种植模式,将种植基地与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黔西、黔中等石漠化严重的地区,通过种植山银花、花椒、刺梨、杠板归等中药材,植被得到了迅速恢复和重建,同时经济效益显著。

眼下,贵州省正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良好气候条件,加快推进以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化妆品、日用品等开发及产业化,积极发展康复疗养、养生养老、运动保健等产业,发展大健康产业,推进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资源优势更加充分地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多头发力 壮大中药材产业集群

走进位于丹寨县的贵州昌昊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置身企业的玻璃展示温室,到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现代高效科技产业气息。在这里,工人们正忙着培育铁皮石斛、栀子、太子参等20多个种类的中药材种苗。

“我不只是企业的员工,去年还通过公司引导及资源技术的共享,在自家林地里种植了十多亩钩藤,有了双份收入。”正在温室忙碌的黄梅告诉笔者,她是丹寨县兴仁镇兴仁村的村民,现在每天除了在企业上班的时间外,她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自家药材上面,公司还与她签订了收购协议,同时在技术、种苗、销路上全程包揽,让她省了不少心。

近年来,贵州省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大力实施中药材基地县建设工程,采取“企业带动产业”模式,积极鼓励省内外中药材种植企业和医药企业在贵州各地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企业+种植大户+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模式,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引领农民种植中药材发家致富。

截至目前,贵州省已建成规范化、标准化中药材品种种植试验示范基地40余个,山银花、太子参、杜仲、花椒4个品种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刺梨、生姜、厚朴、薏苡仁4个品种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天麻、太子参、薏苡仁、山银花、石斛、刺梨、艾纳香、钩藤等拳头产品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一批市场需求量大、产地地道、历史悠久的中药材种植也步入集中连片发展轨道,为贵州省中医药产业提供了稳定的中药材资源。

贵州:强势推进中药材产业

与此同时,贵州省大力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选择20家以上医药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兼并重组、人才引进、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目前,益佰、百灵、神奇、同济堂、威门等制药企业成长良好,在全省不到30家上市企业中制药企业占9家,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积极实施大品种培育工程,将天麻、杜仲、太子参、半夏、石斛、艾纳香、头花蓼、淫羊藿、何首乌、续断、钩藤等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产业基础的特色品种打造成药材大品牌。目前,贵州省单品种种植规模上万亩的达30个,太子参、石斛、天麻、杜仲、薏仁、刺梨等面积、产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共有5个品种通过国家中药材种植基地GAP认证,有27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154个民族药品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

贵州省还大力推进中药材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形成了一批重要中药民族药产业集聚区,建成了一批中成药提取、原料药、大健康产业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如今,中药材产业园区已成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贵州已形成了以益佰、神奇、同济堂、信邦、百灵、汉方等为代表的中药现代化产业集群。

跨越发展 建设中药材产业大省

“发展中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潜力巨大,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是贫困地区调结构、促增收、保生态、可持续的最现实、最有效的产业之一。”贵州省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中药材产业强大的后发优势,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做精做优中药材这个具有贵州特色和优势的大产业。

贵州坚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产业、产业化扶贫重点产业、“大健康”产业首要产业和工业强省依托产业来抓,将按照“大健康、大品种、产业扶贫、山地特色”的发展模式,重点突出规模、大品种、道地、民族药“四大优势”,竭力补齐标准化、投资、市场、加工、人才、特色旅游“六块短板”,全力建设中药材产业大省。

目前,正着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做大做强中药材重点县;强力打造产业园区升级版,充分发挥各地园区特色,加快推进施秉、独山、七星关等13个中药材产业园区的建设;着力加大资金项目投入,培育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地道、大宗、常用、特色中药材大品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科研+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发展规范化连片种植。

贵州:强势推进中药材产业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41110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