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仅控制血糖远远不够

besoo2021-10-31  186

导读:【病例分享】5年前,老张体检查出有2型糖尿病。对于糖尿病的危害,老张深有体会,她的母亲早些年就是因为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去世的,因此,自从被确诊2型糖尿病后,无论是饮食还是用药,老张一点也不敢马虎,血糖控制得也还不错,多次查空腹血糖都在7.0…

【病例分享】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仅控制血糖远远不够

5年前,老张体检查出有2型糖尿病。对于糖尿病的危害,老张深有体会,她的母亲早些年就是因为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去世的,因此,自从被确诊2型糖尿病后,无论是饮食还是用药,老张一点也不敢马虎,血糖控制得也还不错,多次查空腹血糖都在7.0mmol/L以下。最近老张又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结果被查出冠心病。对此,她深感疑惑:自己血糖控制得挺好的,怎么还会出现并发症呢?

勿忽视对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干预

其实,像老张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个中因素比较复杂。国际糖尿病领域两项大型研究——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即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大约减少2/3,对大血管并发症(即心脑血管并发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减少”并不等于“没有”。

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事实上,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是多重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观察发现,高血压在糖尿病眼底病、肾病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仅仅控制血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控制血压、血脂、血粘度及体重,并使其严格达标。前文中提到的老张,虽然其血糖控制得较好,但如果其它危险因素控制不佳,仍可出现心血管并发症。

另外,还有研究认为,大血管并发症早在糖尿病前期,伴随着胰岛素抵抗的出现可能就已经发生,并非都是确诊糖尿病之后才出现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刚被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就已经患有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因此,目前强调,对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还对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大有裨益。

重视餐后血糖的控制

有研究证实:与空腹高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对全天的总体血糖水平影响更大,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关系更为密切,对糖尿病的危害也更大。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病情监测时,不能只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说明患者总体血糖水平控制得并不理想,很可能存在餐后高血糖,须重新调整治疗方案。前文中老张尽管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不代表她的餐后血糖也控制得好。

减少血糖波动,避免低血糖

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血糖整体水平升高有关,还与血糖波动性(即忽高忽低)有密切关系,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尤其因血糖波动幅度过大而引发的低血糖,其危害程度比单纯高血糖更大。业内认为,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足以抵消患者毕生严格控制血糖所带来的益处。因此,在严格控制高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低血糖,以减少血糖波动所带来的危害。

关注“代谢记忆效应”和“遗传易感性”

“代谢记忆效应”是指身体可以将血糖的高低变化记忆下来,并作出相应的持久反应。换句话说,就是在病程早期对血糖实施严格控制,能够使患者长久获益,相反,如果初发病时高血糖没有控制好,若干年后才引起重视,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其实,这种情况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并不罕见。试想,患者如果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眼底病、肾病、心血管疾病,此时即使控制好血糖,并发症也难以逆转。因此,糖尿病治疗一定要趁早,留下好的“血糖记忆”,这样才能很好地防治并发症。

另外,在临床上还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同样长的病程和同样高的血糖条件下,有的患者发生了眼底病、肾病,有的则没有。这说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遗传背景有关,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遗传易感性”。

结语<<<

可见,血糖正常并不意味着患者一定不会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况且,许多患者所谓的血糖“正常”仅是建立在一两次空腹血糖检测正常的基础上,往往缺乏经常性的全方位的血糖监测。况且,有些患者血糖“正常”是在并发症已经发生之后,而患者本人对自己已患病多年这一事实却一无所知。

因此,要想更好地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中,应注意平稳降糖,减少血糖波动,同时,还要注意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在日常健康教育过程中,医生应叮嘱患者,切不可因为不能百分之百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便放松对血糖的严格控制,毕竟严格控制血糖对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还是相当肯定的。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41232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