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能饮酒吗

besoo2021-11-08  133

导读: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酒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当代中国,酒文化在生活中又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酒犹如“润滑剂”在调节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苦”与“乐”也与之相连…。那么糖尿…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酒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当代中国,酒文化在生活中又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酒犹如“润滑剂”在调节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苦”与“乐”也与之相连…。那么糖尿病患者是否能饮酒?饮什么酒、什么时候饮酒较好呢?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苏永

糖尿病患者能饮酒吗

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白酒含高级醇、脂肪酸、醛、酯类等物质,而乙醇主要在胃肠道中迅速吸收,几乎全部被肝脏代谢,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少量未被氧化的乙醇,主要通过肾、肺排出,在乙醇代谢过程中不产生新的营养物质,也不能像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那样分别贮藏于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另外,酒精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因此原则上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其理由如下:

1、酒精可使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机会增加。因为酒精所提供的能量往往不能有效地转化成血糖,而大多数转化成热能,因此,饮酒将影响正常饮食控制,且不利血糖的稳定,尤其对血糖控制差(经常出现低血糖或低血糖症状及血糖波动较大者)或出现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者以及有比较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存在的糖尿病患者更不宜饮酒。另外,因饮酒而发生的低血糖常常容易被误诊,因此危险性更大。

2、饮酒不利于血脂控制,增加肝脏负担,长期饮酒容易引起脂肪肝和酒精肝性肝硬化,肝脏损害及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

3、饮酒容易引起肥胖,特别是腹部性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

上述情况均对患者不利,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更不能酗酒。

但也有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治疗,提高和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当尊重患者的选择是应该考虑的,再者酒可以抑肝糖原的分解导至血糖下降,可以适量饮用,但应遵循以下原则:

1、饮酒种类。有人认为糖尿病患者只能引用白酒、威士忌等不含糖的酒类。其实,含糖度低且营养丰富的干白、干红类葡萄酒才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选择,干红葡萄酒含有一种被称为槲皮酮的植物色素成分,这种色素具有抗氧和抑制血小板凝固的的双重作用,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与人体血液畅通,因此不易导致心脏缺血,所以经常饮用干红葡萄酒可以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法国人少患心脏病即得益于此。干白葡萄酒虽与其“同宗”,但因在酿制过程中槲皮酮丧失殆尽,故几乎无保护心脏的作用。不过对干红葡萄酒的质量要倍加注意,由于技术或其他原因增添色素使干红葡萄酒的质量低下,与其这样倒不如饮用干白葡萄酒。

2、饮酒的量。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公斤体重1克。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60克以下。低于60公斤体重者应相应减少,最好掌握在45克左右。换算成各种成品酒应为:60度白酒50克白酒(约50毫升)、啤酒1斤(约400毫升)、威士忌(约200毫升)。红葡萄酒虽有益健康,但也不可饮用过量,以每天2至3杯为佳(约200毫升)。

3、饮酒的时间。每天的下午14时以后饮酒对人体比较安全,尤其是在下午15-17时最为适宜。此时不仅人的感觉敏锐,而且由于人在午餐时进食了大量的食物,使血液中所含的糖分增加,对酒精的耐受力也较强。所以此时饮酒对人体的危害较小。早晨和上午不宜饮酒,尤其是早晨最不宜饮酒。因为在上午这段时间,胃分泌的分解酒精的酶—酒精脱氢酶浓度最低,在饮用同等量的酒精时,更多地被人体吸收,导致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较高,另外,人在空腹、睡觉前或在感冒时饮酒,对人体也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白酒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4、保护肝脏,如每周至少有2—3天禁酒。

5、热量不交换原则。酒精所含有的热量数不应包含在糖尿病患者每日规定的总热卡内。换句话说,不论是否饮酒,患者都要摄取每日规定的热量,这主要是为了防止营养缺乏。

6、配合饮食。应避免空腹饮酒,以防止低血糖。与此同时,饮酒时要注意控制饮食,以免影响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7、避免醉酒。少量饮酒也醉酒的人,应在上述一般的限量原则下,更加严格的限制饮酒量,确保不醉酒。

8、使用降糖药时避免饮酒,因酒精可抑制肝脏的糖异生,导致肝糖原缺乏,同时可刺激胰岛素释放,导致低血糖,在使用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和磺脲类降糖药时更应注意。

9、监测血糖。却因饮酒致使糖尿病病情控制不良甚至恶化者,要立即中断饮酒,并要调整治疗。

有人认为,少量饮酒可以少吃饭,有利于饮食控制,这是一种误解。也有人认为,适量饮酒可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对改善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有所帮助,这种看法可能有一定道理,但总的看来,酒精对糖尿病患者是弊多利少。在糖尿病患者饮酒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应该根据个体差异辩证地来对待。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41308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