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蒙古舞和藏族舞的区别
1、蒙古舞和藏族舞的区别
藏民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态,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凿刻的阴山崖画、乌兰察布崖画中,有着生动真实的表现。在古代,蒙古族还有很多模仿凶猛动物的舞蹈,如“白海青”(白鹰)舞、熊舞、狮子舞、鹿舞等。其踏地为节的舞蹈特点仍保持着蒙古族古代广泛流行的踏舞特征。
2、蒙古舞的种类
2.1、是经堂查玛。表演者二至四人,于经堂诵经时主要通过手势动作对佛进行功德礼赞。
2.2、米拉查玛。在召寺前广场搭台表演。人物有米拉、黑白老头、狗、鹿(均由人扮演)等,以说、唱、舞、乐的形式,颂扬米拉撇家弃业,苦意修行,云游四方,传播佛理,终成正果的故事。
3、藏族舞的基本动作
藏族舞蹈的特点:"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弦子:是属于藏族里面的慢板。节奏是像上的,身体慢起慢下。
藏族舞的特点
藏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藏族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而各具特色。
在藏族的民间节日中,希冀丰收与欢度“望果节”是辛劳了大半年后人们的最大期盼和喜悦。在藏语中“望果节”的“望”字,意为“田地”,“果”为“转圆圈”,“望果节”的整个意思便是:围绕丰收的田野歌舞。
蒙古舞的艺术特征
蒙古族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依山傍水,以畜牧为主,同自然搏斗,这些生活特征便构成了蒙古族舞蹈的个性特征和感情色彩。舒展优美的动作勾画着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画境,热情豪放的动律使人感受到骏马的驰骋,含蓄沉稳的性格流露着牧民的憨厚,深沉等特点。
舞蹈应当是人民在强烈的情感驱动下必然表现,蒙古族舞蹈正是因为它蕴含了具有民族风俗特色的舞蹈动作而更加吸引人和感染人。从蒙古舞蹈的主题中我们不难看出,蒙古舞多是歌颂草原,歌颂母亲,歌颂爱情,歌颂生命,同时他们赞美勇敢,赞美自然,赞美顽强不息,展示草原儿女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屈的奋斗精神,游牧民族驰骋在大草原上,以蓝天为帐篷,以绿野为毡毯,长期的牧放与狩猎生活,练就了强悍,矫健的体魄。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4721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