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

besoo2020-01-13  165

导读:一、太溪穴的概述二、太溪穴的取穴方法三、太溪穴的解剖位置四、太溪穴的疗法五、太溪穴的配伍六、太溪穴的功效与作用七、文献摘要太溪穴的概述1、定义太溪穴是人体穴位之一,是足少阴原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

太溪穴

文章目录

一、太溪穴的概述
二、太溪穴的取穴方法
三、太溪穴的解剖位置
四、太溪穴的疗法
五、太溪穴的配伍
六、太溪穴的功效与作用
七、文献摘要

太溪穴的概述

1、定义

太溪穴是人体穴位之一,是足少阴原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2、别名

大溪穴,吕细穴

3、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

4、主治疾病

太溪穴主治前阴、肺胸、五官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遗精、阳痿、遗溺、月经不调、经闭、疝瘕积聚、不眠、癫狂、咳喘、唾血、头痛、牙痛、咽喉肿痛、鼻衄不止、耳鸣耳聋、热病烦心、多汗、心痛、胸胁支满、消渴、黄疸、痿症、腰痛、足跟肿痛、两腿生疮等。

现代又多用太溪穴治疗肾炎、膀胱炎、口腔炎、慢性咽炎、神经性耳聋、神经衰弱、乳腺炎、下肢瘫痪等。

太溪穴主治咽喉肿痛,齿痛龈肿,耳鸣,耳聋,视力减退,咳嗽,气喘,咯血,消渴,不寐,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小便频数,腰背痛,足跟痛等。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五官科系统疾病: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其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5、穴位解析

太溪为经穴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吕细、内昆仑。属足少阴肾经。太溪是足太阴肾经的输穴和原穴,五行属土。太意即甚大,溪即沟溪,此穴在内踝与跟腱的间隙中,如居沟溪,故名太溪。

太溪穴的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的解剖位置

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太溪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前方有胫后动、静脉。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向前归流大隐静脉,向后归流小隐静脉。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经过处。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肌腱均受胫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踇长屈肌。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前方有胫后动、静脉通过。

太溪穴的疗法

刺灸法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

深刺透昆仑穴,局部酸胀,麻电感向足底扩散。

艾灸方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太溪穴的配伍

太溪穴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

太溪穴配肾俞穴治肾胀;

太溪穴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太溪穴配少泽穴,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

太溪穴配飞扬穴,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太溪穴配肾俞穴、志室穴,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太溪穴的功效与作用

太溪穴的功效:清热生气,太溪穴有益肾、清热、安神、健腰、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作用。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

《针灸大成》: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

《医宗金鉴》:消渴,房劳,妇人水蛊,胸胁胀满。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4891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