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心慌气短的概述
1、定义
心慌气短是自觉心中跳动不安的一种症状,俗称“心慌”、“心跳”,即心悸。中医又称之为“惊悸”“怔忡”。心慌气短可能和心情、年龄有关,也可能是心脑疾病造成的。常见于窦性心动过速的伴发症状。
2、症状部位
心脏。
3、症状科室
中医科,心内科。
4、常见病因
内因缘于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外因缘于感受六淫、饮食劳倦、痰浊阻肺,心气虚衰及心肾阳虚,气阴两亏等均可导致本病。病位主要在心,并与肺、肾关系密切,病情严重时则见五脏俱损。
心慌气短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中医认为是中气不足导致的气血两虚。可能是平时不锻炼身体,作息时间不规律,经常熬夜,睡眠不足,或电脑幅射,或血压过低,或房事过度等所造成的。要早点治疗才好,不然整个人都会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做事无精打采。长时间如此会使得人体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接踵而至。
心慌气短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心慌气短的检查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来判断。或者通过心电图,肺部x线片等仪器检查。
2、心慌气短的诊断鉴别方法
2.1、心悸为突出表现,检查心脏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时,一般可诊为心动悸;心悸而有器质性病损者,应作出原发病的诊断。
2.2、心脏的所有病变几乎都可有心悸的表现,其常见病种及其诊断,一般为:
2.2.1、青少年即心悸严重者,心痹等病的可能性较大。
2.2.2、中老年感心悸明显,兼胸闷心痛者,多属胸痹;心悸日久,活动劳累尤甚,兼喘咳咳痰者,肺心病、心衰较常见;兼眩晕头痛者,多见于风眩影响及心。
2.2.3、发热、心悸为主症者,常见于心瘅。心悸、心痛并见,多为胸痹、厥心痛、高原胸痹、心郁等病。心痛而检查证实有心包腔积液者,为支饮。
2.3、脑神经或全身其他疾病,亦可导致心悸。
心慌气短的危害
心慌气短,如不及时治疗,盲目拖延,会导致胸闷气短疾病加重。发病时,胸闷气短加剧、喘不上气,如控制不当,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胸闷气短病长期发展,也会导致呼吸衰竭,影响生活质量等疾病的发生,会给肺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者会发生呼吸衰竭、死亡。
心慌气短的防治方法
1、心慌气短的预防方法
预防心慌气短可通过以下方法:增强自身免疫力,注意饮食平衡和按摩内关穴。
2、心慌气短的治疗方法
物治疗: 有心悸、胸闷、易汗、喜长出气等β-受体高敏症状者,可用安定2.5mg、心得安10mg 口服(或氨酰心安12 .5~25mg 1~2次/日)。
针灸疗法:取穴内关、间使、心俞、膻中、神门,巨阙、三阴交、太溪等,可采用针刺、温针、艾灸等。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4926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