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黄疸

besoo2020-01-13  58

导读:一、核黄疸的概述二、核黄疸的原因及发病机制三、核黄疸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四、核黄疸的危害五、核黄疸的防治方法核黄疸的概述1、定义核黄疸是一组严重的新生儿疾病,以由于先天和(或)新生儿体质因素所致的黄疸和血液内大量带核红细胞为特征,同时…

核黄疸

文章目录

一、核黄疸的概述
二、核黄疸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三、核黄疸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四、核黄疸的危害
五、核黄疸的防治方法

核黄疸的概述

1、定义

核黄疸是一组严重的新生儿疾病,以由于先天和(或)新生儿体质因素所致的黄疸和血液内大量带核红细胞为特征,同时因胆红质对中枢神经组织的有害作用而产生神经症状。其病因主要为溶血性黄疸。

2、症状部位

全身

3、症状科室

儿科

4、常见病因

溶血性黄疸

核黄疸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几乎所有的病例都发生在婴儿初生时。该病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酶系统不成熟

由于相关酶的缺乏,导致游离状态胆红素转化为结合状态胆红素的过程被延缓,使得体内存在大量游离状态的胆红素。

2、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

这是比较普遍的原因。某些疾病(新生儿溶血症等),或某些药物(维生素K3等)的影响,都是导致血液中胆红素超标的原因。

3、血脑屏障功能较差

如果血脑屏障的功能下降,那么游离胆红素会透过血脑屏障而侵入中枢。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体缺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新生儿血脑屏障受损。

4、血浆白蛋白含量较低

由于血浆白蛋白数量的减少,导致胆红素和白蛋白得不到充分的结合,相应的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含量会很高。

5、酸中毒

酸中毒会影响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胆红素会更容易侵入中枢。

6、白蛋白被夺取

如果某些物质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系数比胆红素-白蛋白的结合系数高,那么这些物质就有可能取代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例如,来自体外的某些消炎镇痛药物(如水杨酸类药物)、磺胺类抗菌药或某些抗生素(如新生霉素)等,或者是源于自身的某些物质(如胆酸)等,这些物质都可能发生上述“置换”现象。

核黄疸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核黄疸的检查方法

足月儿早期症状为嗜睡,进奶差伴呕吐,接着可发生角弓反张,眼球凝视,惊厥和死亡。在早产儿中,核黄疸可能并不表现可认识的临床体征。核黄疸可导致以后儿童期的智能发育迟缓,手足徐动样大脑瘫痪,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和眼球向上凝视的麻痹,尚不明确减轻胆红素脑病的程度是否能减轻神经系统的损害(如感知-运动障碍和学习困难)。

没有一种可靠的实验能确定某一新生儿发生核黄疸的危险,确诊是通过尸体解剖。

2、核黄疸的诊断鉴别方法

核黄疸前期:黄疸渐加深,反应差、嗜睡、吸奶无力或拒奶,未结合胆红素增高〉256.5umol/L(15mg/dl)。

核黄疸第一期(警告期):与核黄疸前期症状相同,但严重得多,未结合胆红素〉427.5umol/L(〉25mg/dl)。

核黄疸第二期(痉挛期):呻吟、尖叫、凝视、眼球震颤、角弓反张、抽搐、发热、呼吸不规则、双吸气、抽泣样呼吸、甚至DIC。

后遗症期:经抢救成功者大部分病人遗留后遗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4944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