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皂角刺的概述
1、皂角刺的概述
皂角刺,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之功效。常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2、皂角刺的别名
天钉、皂针、皂荚刺、天丁明、皂角针。
3、皂角刺的性状形态
药材商品包括主刺及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长3~15厘米或更长,直径0.3~1厘米;分枝刺长1~6厘米,刺端锐尖。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1~0.3厘米,常带有尖细的刺端;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淡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无臭,味淡。
4、皂角刺的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肝经、胃经。
5、皂角刺的来源
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
6、皂角刺的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边、沟旁、村舍旁的向阳处,多栽培。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
1、皂角刺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
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槲皮素、非瑟素、黄颜木素、无色花青素、棕榈酸等成分。
2、皂角刺的功效作用
搜风,拔毒,排脓,消肿,杀虫。
3、皂角刺的毒副作用
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
儿童慎用。
皂角刺的药方选录
1、治乳痈:皂角刺(半烧带生)15克,真蚌粉9克。上药研细。每服3克,酒调下。(《仁斋直指方》)
2、治产后乳汁不泄:皂角刺、蔓荆子各烧存性,等分为末,每温酒服6克。(《袖珍方》)
3、治胎衣不下:皂角刺烧为末。每服3克,温酒调下。(《纲目》引《熊氏妇人良方补遗》)
4、治乳汁不足:皂角刺、王不留行各6克,黄芪15克,猪蹄2只。煎煮至肉烂,去药渣,吃肉喝汤。(《安徽中草药》)
5、治鼻咽癌:皂刺和皂角树枝360克。煎汤至黄酒色,每日服3次,分2日服完。(《抗癌本草》)
皂角刺的服用方法
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醋煎涂,研末撒或调敷。
皂角刺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
选购方法:以个大、质坚、色紫棕者为佳。
保存方法:全年均可采收,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5008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