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瘤

besoo2020-01-13  174

导读:一、毛细血管瘤的概述二、毛细血管瘤的典型症状三、毛细血管瘤的病因病机四、毛细血管瘤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毛细血管瘤的并发症六、毛细血管瘤的防治方案毛细血管瘤的概述1、定义血管瘤(hemangioma)是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

毛细血管瘤

文章目录

一、毛细血管瘤的概述
二、毛细血管瘤的典型症状
三、毛细血管瘤的病因病机
四、毛细血管瘤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五、毛细血管瘤的并发症
六、毛细血管瘤的防治方案

毛细血管瘤的概述

1、定义

血管瘤(hemangioma)是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血管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1∶4。

2、别称

血管瘤

3、发病部位

头颈部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婴幼儿

6、科室

肿瘤科

毛细血管瘤的典型症状

1、毛细血管瘤的典型症状

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以手指压迫肿瘤时,颜色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恢复。

2、毛细血管瘤的分类

新生儿斑痣

新生儿斑痣是毛细血管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又称橙色斑,常见于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面,轻压即可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但颜色并不加深,大多数在数月后自行消退,毋需治疗。

葡萄酒色斑

多见于面部,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

蜘蛛形痣

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名。能自行消退,常在1-4岁间消退。

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变

多见于鼻腔粘膜,其次为面、舌、唇、手指等,扩张的毛细血管主要位于真皮及粘膜下,管壁菲薄,仅有一层内皮与表皮相邻,病灶直径一般为1—3mm,不规则,平坦或隆起,红色或紫红色,加压时颜色变白。本症有显著的出血倾向,随侵犯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出血症状,如鼻衄、咯血、泌尿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

肉芽性血管瘤

位丁皮肤的肉芽状血管瘤,中央为毛细血管,周围为炎性肉芽肿,因此又名化脓性肉芽肿。多见于手指,可能由于刺伤或毛细血管瘤继发感染所致。

毛细血管瘤的病因病机

该病病因不明,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应用黄体酮或接受绒毛膜穿刺、妊娠期高血压病及婴儿出生时低体重可能与血管瘤的形成有关。有认为血管瘤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并发展成血管瘤。在胚胎早期(8~12月)胚胎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局部组织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干细胞分布到其他胚胎性细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为血管样组织,并最终形成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发现。对于较表浅,肿瘤较局限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对于较深部位发病或肿瘤巨大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和“A”。颈部X线摄片对于了解深层瘤体大小、范围或瘤体是否侵袭颈椎或喉部软骨有一定价值。如果术前做血管造影,可了解血管瘤的营养支,则在血管瘤两端结扎供应血管,可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血管瘤全部切除。可进一步行超声波、磁共振检查或细针穿刺以明确诊断。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5528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