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太溪穴的解剖位置
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太溪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前方有胫后动、静脉。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向前归流大隐静脉,向后归流小隐静脉。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经过处。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肌腱均受胫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踇长屈肌。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前方有胫后动、静脉通过。
太溪穴的疗法
刺灸法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
深刺透昆仑穴,局部酸胀,麻电感向足底扩散。
艾灸方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太溪穴的配伍
太溪穴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
太溪穴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太溪穴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太溪配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治小便频数。
太溪配大陵、神门、三阴交,治失眠。
太溪配肾俞、命门、志室、腰阳关、委中,治肾虚腰痛。
太溪配太冲、风池,治头痛、眩晕。
太溪配三阴交、听官、听会,治耳鸣、耳聋。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5673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