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碱酯酶

besoo2020-01-13  66

导读:一、血清胆碱酯酶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血清胆碱酯酶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血清胆碱酯酶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血清胆碱酯酶…

血清胆碱酯酶

文章目录

一、血清胆碱酯酶的基本信息
1. 定义
2. 专科分类
3. 检查分类
4. 适用性别
5. 是否空腹
二、血清胆碱酯酶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 正常值
2. 临床意义
三、血清胆碱酯酶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 检查过程
2. 注意事项
四、血清胆碱酯酶的相关疾病和症状
1. 相关疾病
2. 相关症状
五、血清胆碱酯酶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
1. 不适宜人群
2. 不良反应

血清胆碱酯酶的基本信息

1、定义

血清胆碱酯酶是肝细胞合成的酶类之一,能够反映肝细胞合成的功能。肝脏有问题时,肝细胞合成胆碱酯酶减少,血清中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由于血清胆碱酯酶半衰期短,所以它是肝内损害时一种极为敏感的指标,可反映肝细胞的合成功能,用于估计肝的储备功能和肝病的预后。

2、专科分类

消化

3、检查分类

生化检查

4、适用性别

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

空腹

血清胆碱酯酶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

酶速率法(37℃): 4300-10500U/L。

试纸法: 38-80U/ml。

比色法: 血清:130-310U/ml, 全血:8-120U/ml。

(注:具体参考值请根据各实验室而定。)

2、临床意义

急、慢性肝炎时,血清胆碱酯酶降低程度往往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与黄疸程度不一定平行。若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持续降低,则提示预后不良。

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下降,肝性脑病时最为显着。

亚急性重症肝炎,特别是肝性脑病时,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降低,且多呈持久性。

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血清胆碱酯酶正常,伴有胆汁性肝硬化时则降低。

原发性肝癌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取决于肝原来的情况和损害程度。如伴有肝硬化或原有慢性活动性肝炎,酶活性常降低。

病理性升高: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脂肪肝、原发性家族性高CHE血症、血清CHE变异、原发性肝癌等。

病理性降低: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活动型、肝硬化、肝脓肿、各种癌、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贫血、感染、皮肌炎、急性心肌梗死)、遗传性血清CHE异常症、有机磷中毒(轻度中毒降低30%、中度中毒降低50%、重度中毒降低70%)、溃疡性结肠炎、肾功能不全、天疱疮、烧伤等。

血清胆碱酯酶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

血清中ChE使乙酰胆碱水解成胆碱和乙酸,未被水解的剩余乙酰胆碱与羟胺作用生成乙酰羟胺,乙酰羟胺与铁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形成棕色铁复合物,根据颜色深浅计算剩余乙酰胆碱含量,推算出水解乙酰胆碱的酶活力。

2、注意事项

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清进行测定,避免溶血。升高还可见于肥胖者,降低还可以见于饥饿者,妊娠晚期,以及摄入雌激素、氢化可的松、奎宁、吗啡、可待因、可可碱、巴比妥等药物后。

血清胆碱酯酶的相关疾病和症状

1、相关疾病

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农药中毒性肾病,汞中毒,原发性肝癌,脂肪肝,肝硬化,有机磷农药中毒,丁型病毒性肝炎

2、相关症状

有机磷中毒,四肢近端肌肉和呼吸麻痹,腹水,恶心与呕吐,消瘦,腹泻,心悸,多尿,发烧

血清胆碱酯酶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

1、不适宜人群

无。

2、不良反应

无。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5715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