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溜穴

besoo2020-01-13  80

导读:一、复溜穴的概述二、复溜穴的取穴方法三、复溜穴的解剖位置四、复溜穴的疗法五、复溜穴的配伍六、复溜穴的功效与作用七、文献摘要复溜穴的概述1、定义复溜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复溜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复同…

复溜穴

文章目录

一、复溜穴的概述
二、复溜穴的取穴方法
三、复溜穴的解剖位置
四、复溜穴的疗法
五、复溜穴的配伍
六、复溜穴的功效与作用
七、文献摘要

复溜穴的概述

1、定义

复溜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复溜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复同“伏”即深伏,溜通流,此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复溜。复溜穴主治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等。

2、别名

复留,伏白,昌阳,外命,胃阳,复白。

3、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行于复溜,复溜,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为经。

4、主治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

其它: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

每天揉按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即可相当于服用一天六味地黄丸的效果。

治疗失眠:肾水不足,内火亢盛,针刺或按压均可。

5、穴位解析

复溜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名复留。别名昌阳、伏白、外命。属足少阴肾经。复溜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复同“伏”即深伏,溜通流,此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复溜。

复溜穴的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

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复溜穴的解剖位置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隐神经是股神经中最长的一支。该神经自股三角内下降,经其尖进入股管。在该管的下端,与膝最上动脉共同穿股收肌腱板,离开该管;继在膝内侧缝匠肌和股薄肌之间,穿深筋膜,伴大隐表脉下降至小腿内侧,至小腿下三分处,分为二支:一支继续沿胫骨内侧缘下降至内踝;另一支经内踝的前面,下降至足的内侧缘。隐神经可与腓浅神经的足背内皮神经结合。上述的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等由胫神经的肌支支配。

复溜穴的疗法

【按摩疗法】用拇指按揉复溜穴100~200次,治疗腿肿。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复溜穴5~20分钟,可以缓解水肿、腹胀、盗汗。

【拔罐疗法】用气罐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改善腹胀、水肿。

【刮痧疗法】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复溜穴,力度微重,出痧为度,治疗腹泻、淋症。

【针灸疗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5743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