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内关穴的概述
1、定义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2、别名
阴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3、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
4、主治疾病
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
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
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
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5、穴位解析
“内关穴”。“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同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阴维”。“阴”,阴液也。“维”,维持也。阴维名意指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经脉阴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运行是从体表注入体内,当体表经水空虚之时,心包经体内经脉的高温高湿水气会由本穴外出体表,外出体表的高湿水气则能生发地部的经水,而在体表经水过乘时它则能起疏导排泄的作用,也就是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阴液的使之趋于正常的作用,故名阴维。
手厥阴阴维之会。理同阴维名解。
内关穴的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内关穴的解剖位置
内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间膜。皮肤由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双重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在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入指浅屈肌,在正中神经的尺进入指深屈肌,经前臂屈肌后间隙入旋前方肌,直抵前臂内间膜。以上诸肌除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外,其它肌肉均正中神经的肌支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并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通过。
内关穴的疗法
刺灸法
治法:寒则通之或补针多留或灸,热则泻之或水针。
针刺方法
直刺0.5-1寸,深刺可透外关穴,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
艾灸方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
内关穴的配伍
内关穴配公孙穴治肚痛;
内关穴配膈俞穴治胸满支肿;
内关穴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脘痛、呕吐、呃逆;
内关穴配外关穴、曲池穴治上肢不遂、手振颤。
内关穴配患侧悬厘穴治偏头痛;
内关穴配建里穴除胸闷;
内关穴配大陵穴、神门穴主治失眠;
内关穴配郄门穴主治心痛;
内关穴配足三里穴、中脘穴主治胃痛、吐泻。
内关穴的功效与作用
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和胃和逆,理气镇痛的功效。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作用。
“阴维为病苦心痛”,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心主血脉,心藏神,内关穴又为心包经络穴,故可治疗心、胸、神志病证。
手厥阴心包经联络于手少阳三焦经,故内关穴可治疗中焦脾胃病证。
手足厥阴经相交于胸中,“同气相求”,内关穴通阴维,阴维会期门(肝募穴),故内关穴可平肝潜阳、镇肝熄风,治肝阳上亢之眩晕、偏头痛,以及肝风内动、肝火扰心之卒中、偏瘫。
内关穴与外关相对应,经气由此而上,犹如关口;又为心包经络穴,别走于手少阳三焦经;又与足厥阴肝经同属厥阴,易化火生风。故取本穴以治疗心脏病、神志病为主。对心率有双向性调节作用。
文献摘要
<灵枢经脉篇>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失于协调,心暴痛,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内关名之一说,本穴是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通,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5772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