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besoo2020-01-13  78

导读: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文章目录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基本信息
1. 定义
2. 专科分类
3. 检查分类
4. 适用性别
5. 是否空腹
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 正常值
2. 临床意义
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 检查过程
2. 注意事项
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相关疾病和症状
1. 相关疾病
2. 相关症状
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
1. 不适宜人群
2. 不良反应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基本信息

1、定义

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相当于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剂),起加快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转化的作用,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肌肉.骨骼中,以肝脏细胞的细胞浆中最多,血清中ALT的正常含量参考值是:男9---51U/L,女8---41U/L(各医院的测试方法不同,参考值不完全相同)。 当人体内各组织器官活动或病变时,就会把其中的ALT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ALT含量增加。例如,肝脏发炎时,转氨酶就会从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肝脏有病,血清转氨酶一定增高,当肝细胞千分之一有炎症时,血清转氨酶含量就会增高一倍以上,因此,血清转氨酶数量是肝脏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2、专科分类

消化

3、检查分类

肝功能检查

4、适用性别

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

空腹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

比色法:0~35U/L;

连续监测法:6~24U/L。

2、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肝脏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胆道疾病(胆管炎、胆囊炎)、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内分泌疾病、胰腺疾患、重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流行性感冒、外伤、严重烧伤、休克、药物中毒,以及早期妊娠和剧烈运动。一些药物和毒物,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也可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增高。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

新鲜血清或肝素血浆,样本收集后应尽快测定,必须避光保存,避免使用溶血样本,校准品进行定标,定标通过后进行检测。

2、注意事项

抽血前的注意事项:

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以免影响检测。

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抽血后应注意:

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相关疾病和症状

1、相关疾病

肝硬化、缺血性肝炎、乙肝

2、相关症状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

1、不适宜人群

一般为特殊禁忌人群。

2、不良反应

一般无特殊并发症和危害。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5960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