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

besoo2020-01-13  78

导读:一、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

文章目录

一、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基本信息
1. 定义
2. 专科分类
3. 检查分类
4. 适用性别
5. 是否空腹
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 正常值
2. 临床意义
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 检查过程
2. 注意事项
四、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相关疾病和症状
1. 相关疾病
2. 相关症状
五、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
1. 不适宜人群
2. 不良反应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基本信息

1、定义

当人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后不久,在血清中就可检测到EHF-IgM,在7-10天内达高峰。而EHF-IgG在发病后2周才出现,可持续数年。EHF-IgM的测定对诊断断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有重要价值。

2、专科分类

传染病检查

3、检查分类

病原微生物检查

4、适用性别

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

空腹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

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1:8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1:20

酶免疫染色法:<1:4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N<2.1

2、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8有临床诊断价值,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更有意义。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于30年代初在我国东北首先发现,以后在我国许多地方均有流行。1942年命名为流行性出血热,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有肾脏损害的流行性出血热称之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1978年李镐汪等首先分离到出血热病毒,1981年又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近年来,免疫学检测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自病程第1-2日IgM抗体开始出现,第3-14日阳性检出率最高,其阳性滴度3-6日达高峰,10-14日逐渐下降,故IgM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一项指标。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IgG抗体,可自病程第2-3日开始检出,7-14日达高峰,最高滴度可持续2-3周,以后逐渐下降,但阳性可持续多年,虽然IgG抗体出现稍迟,但亦为特异性诊断手段,总的阳性率可达94.7%-100%,其抗体滴度与病性呈正相关,由于IgM抗体可以长期存在,故检测结果阳性时,不可忽视临床症状与既往史,应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检查人群:疑似流行性出血热的人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6163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