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直肠多发息肉会癌变吗
1、直肠多发息肉会癌变吗
肠息肉与肠癌的关系很是密切,从年龄上来看,肠息肉比肠癌的发病率早10-20年,这一时间间隙就是息肉成癌的时间。
50岁以上是肠息肉的高危年龄,而且年龄越大,肠息肉的发生率越高。7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五成会出现肠息肉,其中有10%的息肉会恶变成癌。由此可见,结肠息肉是否癌变主要跟息肉的大小和类型有关。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粘膜表皮的一种赘生物,多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患病率男多于女,而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早期的结肠息肉一般无明显感觉,大便也正常,所以只能通过检查来发现。
病情较严重时,就会出现便血、且伴有黏液,这时就需要尽快就医检查。虽然结肠息肉成癌的可能性很大,但检查出来时也不要太过担心,一般息肉超过5厘米才有癌变的可能,如果小于5厘米,只需要定期检查即可。
2、怎样判断直肠多发息肉是否会癌变
2.1、看息肉的长相:肿瘤性息肉,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2.2、看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百分之四十二至百分之七十七。
2.3、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2.4、看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2.5、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一半的息肉会有癌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半分之七十五。
3、直肠息肉如何治疗
3.1、电灼法治疗
高低位广基小息肉比较适合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治疗,通过肛镜、结肠镜准确的找到息肉的位置,通过高频电凝器对息肉进行烧灼,但是烧灼的不宜过深,避免损伤肠壁,手术以后要注意卧床休息。
3.2、手术治疗
对于腺瘤性息肉,或者不明原因息肉,当内镜下无法切除或者切除不成功时,需要手术治疗。根据息肉的性质,病变大小以及距离肛门的远近有不同的手术切除方法。大部分的直肠息肉可以从肛门切除;
3.3、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是切除直肠息肉最常用方法。一般来说,只有有癌变倾向的息肉,或者导致临床症状的息肉才需要考虑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最适用于有蒂息肉,可以采取的切除方法很多,应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有蒂或无蒂等,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提高,结肠镜内镜切除的手段越来越多,适应征越来越扩大;
3.4、药物治疗
对于直肠息肉患者中的腹泻病人,可给予缓泻药物,口腹复方苯乙哌啶,易蒙停等,还可用甲硝唑等保留灌肠。腹痛者,予以解痉镇痛药物治疗,肌注阿托品或口服普鲁苯辛等药物治疗。便血者可用止血药物,如止血定、维生素K、安络血、立止血等等。
直肠息肉的病因是什么
1、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3、炎症刺激:
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4、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如何预防直肠息肉
平时饮食上不吃刺激和不耐受食物,少脂肪食物,少红肉严格和控制肉加工制品,多食膳食纤维,多食水果,多食蔬菜,多食杂粮。
最好养成每天1-2次良好的排便习惯。
不久坐,不疲劳,不熬夜,多运动,控体重,少烟酒。
适当口服补钙、阿斯匹林、舒林酸等药物对预防息肉有一定作用。
当有腹痛不适、腹泻、便秘症状久治疗不愈时查查大便隐血试验,如反复阳性时应肠镜检查。
对有息肉家族史的子女最好做一次肠镜可早期发现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