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骨刺缓解方法有哪些

besoo2020-01-13  72

导读:一、足跟痛骨刺缓解方法有哪些1. 足跟痛骨刺缓解方法有哪些2. 足跟痛骨刺如何治疗3. 足跟痛骨刺的治疗偏方二、足跟骨刺有什么危害三、足跟痛骨刺要注意什么足跟痛骨刺缓解方法有哪些1、足跟痛骨刺缓解方法有哪些穿底厚软的鞋子:由于骨刺是…

足跟痛骨刺缓解方法有哪些

文章目录

一、足跟痛骨刺缓解方法有哪些
1. 足跟痛骨刺缓解方法有哪些
2. 足跟痛骨刺如何治疗
3. 足跟痛骨刺的治疗偏方
二、足跟骨刺有什么危害
三、足跟痛骨刺要注意什么

足跟痛骨刺缓解方法有哪些

1、足跟痛骨刺缓解方法有哪些

穿底厚软的鞋子:由于骨刺是软骨被磨损、破坏后骨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形成的突起,脚跟长了骨刺后,在走路的时候,骨刺部位会成为一个单独的受力点,压力会增大,导致骨刺本身及临近的组织受到压力,出现疼痛,压力越大疼痛越严重。患者应该穿底厚软的鞋子,这样可以使骨刺的压力减少,同时避免骨刺直接接触地面。

走鹅卵石路:走鹅卵石路相当于是进行脚底按摩,脚底存在很多穴位,经常走鹅卵石路不仅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改善脚底的血液循环,对于有脚跟骨刺的患者非常有好处。脚底血液循环的加速,可以使骨刺硬化、增生速度减慢,甚至是缩小。

泡脚:泡脚十分有益身体健康,同时也能缓解脚跟骨刺疼痛。泡脚时水温不应过高,以自己能承受但不感觉皮肤疼痛为准,在泡脚的同时可以双脚互搓,这样可以促进骨刺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同时也能起到预防骨刺发生的作用。

2、足跟痛骨刺如何治疗

2.1、药物治疗

由于足跟骨刺引发的足跟疾病皆属于慢性炎症,若长期服用西药,会产生副作用,伤及脾肾肝,因此一般选用中医治疗,可选药物熏洗,外敷膏药,口服汤剂,比较理想的还是外敷膏药。

2.2、针灸治疗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结合中医“内病外治”理论,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中医针采用捻转与提插等专用中医手法,对人体特定部位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具有疏通经络和扶正法邪的作用。

足跟骨刺针灸治疗时近部选穴,选用压痛点、昆仑、太溪、仆参、水泉、然谷为主,毫针针刺,中等刺激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足跟痛骨刺的治疗偏方

3.1、取狗骨头150克,砸碎炒黄,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浸泡,3日后用生姜蘸酒擦患处,1日3次(最好同时喝此酒1蛊),需用半月可治愈。

3.2、用川芎末6--9克,山西老陈醋适量,药用凡士林少许。将药末加山西老陈醋调成糊状,然后混入少许药用凡士林调匀。随即将配好的药膏涂抹在患者增生部位,涂好后盖上1层塑料纸再贴上纱布,用宽胶布将纱布四周固封。2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3.3、取白芍30克,木瓜、甘草各12克,鸡血藤、威灵仙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颈椎增生加葛根12克;胸椎增生加狗脊12克;腰椎增生加杜仲、怀牛膝各12克(亦适用于膝关节以下关节病)。此方重用白芍、若效果不显可逐渐将其增至60克。若腹泻,可加炒白术15克、茯苓12克,水煎服,1日1剂。

足跟骨刺有什么危害

活动受限:关节囊纤维化,骨赘,关节面不平或游离体嵌入,可使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活动时可发生细的或粗的磨擦音。肌肉萎缩:受累大关节的肌肉变萎缩和肌张力下降,这也是骨质增生的危害。

疼痛:从轻微到很严重,活动后减轻,负重和活动多时加重,这就是骨质增生的危害。

骨质增生一般并不引起压迫症状,但骨质增生会间接地引起局部组织的慢性劳损,也会出现胀痛感。骨质增生形成后,会向周围挤压,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如含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和压迫时,可引起麻木、疼痛,特别是神经根受压后,不仅局部酸胀、疼痛,在其所辖范围内都可出现类似反应。

足跟痛骨刺要注意什么

1、老年人防治足跟骨质增生应节制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临床发现肥胖的足跟骨刺患者,比相似病情而体重标准者的治疗时间要长,恢复要慢。原因很简单,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体重加重了足跟的负担。

2、尽量少吸烟或者戒烟;避免酗酒。吸烟和酗酒都会减少骨矿物质的含量,所以戒烟和少喝酒对于防治足跟骨质增生是有利无弊的。

3、食含钙丰富的食品:骨质增生骨刺的发生与体内缺钙有一定关系,补钙有利于症状缓解,是防治足跟骨质增生的方法。

4、防治足跟骨质增生要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操劳;足跟骨刺的产生其实是人体对超过它承受能力的力并使之均匀分布,降低受力强度的一种反应方式,足跟受力超出可适应强度越大,骨质增生骨刺就会发展的越快越严重,尤其是农村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当避免干过多的农活,累活。

5、避免长时间步行、久站。治疗期间应避免长时间步行(建议步行不要超过30分钟)或者久站,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以减足跟负担。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719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