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高龄老人犯罪怎么处罚
1、我国法律对老人犯罪的处罚
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四十九条第二款: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2、对老年人罪犯的关押上给予特别照顾
可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在执行拘役、有期徒刑时实行就地关押或分开关押;对于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予以特别关心,在其生病时及时提供医疗卫生设施;保持其与家人的亲情联系,做好老年人罪犯的身心改造工作,使其认识错误,及时改正;在关押期间,区别对待老年人的劳动改造,对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可安排从事轻微劳动,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不再让其劳动。
3、对于老年人罪犯的减刑、假释等放宽执行条件区别对待
服刑中的老年人,对社会危害比较小,若关押一段时间后发现已丧失劳动动力,应适当放宽减刑、假释的适用。我国刑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减刑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同属于弱势群体的老年人罪犯,可以参照未成年人的减刑起始时间和减刑幅度来执行。对于确有悔改之心和立功表现的,都予以减刑;对于有悔改表现,认真遵守监规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的也可以适当放宽假释的条件;对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应及时准许监外执行;对达到一定年龄的老年人罪犯还可采用保安处分的措施来代替执行刑罚,这都是符合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要求的,同时能够减轻监管部门的压力,节约司法资源。
高龄老人犯罪的原因
1、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老年人与社会联系较少,对外界事物认识困难,加之生理上机能衰退,容易产生敏感多疑、顽固任性、自卑等性格特点。部分老年人因精神衰弱,思想偏激,会做出某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事,如收集垃圾,生活富裕却小偷小摸等,这些性格倾向和行为方式常成为其犯罪的诱因。
2、社会地位的转变
老年人退休以后,生活失去重心,产生空虚、无聊的心理,失去了以往的成就感,容易寻找其它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伴随退休没有了稳定的高收入,家庭地位下降,话语权和决定权被削弱,导致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团体中被边缘化,不再被尊为领导者,很多老人不能适应这种角色转变,容易产生压抑、逆反的心理。
3、家庭结构变化和物质缺乏
老人寡居独居现象增多,很多老人还要独立抚养照顾幼小儿童,生存压力增大。收入的减少和社会保障措施的不完善,以及子女遗弃、虐待老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现象产生,导致很多老人生活贫困,走上犯罪道路或者进行报复性活动。
如何确定老年人犯罪时的年龄
1、如何确定行为的年龄
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信息、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居民户口本或者身份证是确定被告人年龄情况的最有效的证据。
除了上述证明文件外,还有被告人的出生证明、学籍证明、人口普查登记等。
2、处理死刑案件如何查清年龄
一般情况下,认定被告人的实际年龄应当以户口登记为基本已经,结合人口普查登记和其他有关资料,并经过认真调查核实。
如果有足够证据认定户口登记册上记载的年龄有误,就应当以查明的实际年龄来认定。如果经反复调查,确实查不清的,应当按照从宽的原则予以掌握,以留有余地。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7207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