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理疏导的方法
1、心理升华
最好把心理活动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样,对于个人和社会也是有利的。
作为子女,我们要知道此时父亲或母亲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关怀,只有我们的关怀才能让他(她)尽早走出痛苦,和我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面对老人,最应该积极努力地帮老人走出心理阴霾的人就是子女。不管我们多忙碌我们都不应该忽视老人所面临的心理痛苦和心理问题。
2、心理转移
情绪极度悲伤时,可以选择大哭一场,也可以向别人倾诉,以便发泄心理上的消极情绪。倘若把忧伤深深地藏在心里,独自一个人冥思苦想,只会强化心理压抑,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身心疾病。
3、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老伴离开以后,原来的一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老人很容易陷入孤独寂寞之中。因此,老人要积极地调整生活方式,培养兴趣爱好,老有所乐,减少对旧生活的眷恋。
老年人引起心理变化常见原因
1、心里孤独
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身。老年人最怕孤独,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2、心理空虚
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人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他们感到时间过得很慢,难以打发。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有时可以达到使人想死的程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胁很大。
3、情绪变化
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乏。
4、记忆力减退
不少老年人都时常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深感苦恼,例如,出门忘记带钥匙,炒菜忘了放盐,刚才介绍过的客人,转眼便叫不出人家的名字,一会儿找不到手表,一会儿找不到眼镜等等。记忆力减退是大脑细胞衰老、蜕变的常见现象,发展严重则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5、睡眠问题
老年人大多数睡眠减少、睡眠浅、易惊醒,有的老人同时有入睡困难和早醒,这也是脑功能的自然现象。由于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也是脑功能削弱的显着标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
1、自尊感与自卑感共存
所谓自尊感,是指他人的言行满足尊重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老年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就会在有损自尊的行为面前有所约束,以维护自己的荣誉和尊严;自尊感还有利于老年人延长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当自尊感的需要不能得到应有的满足时,老年人往往会以愤懑的情绪表现出来,或者走向事物的反面产生自卑感。
所谓自卑感,是指个体过低地评价自己或自尊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自卑感是一种消极情绪,它可以抑制老年人的自信心,使老年人自我封闭、自我狐立、自我退缩,减少社会交往。严重的自卑感甚至诱发老年人自我否定,走上轻生道路。
2、空虚感与孤独感共生
所谓空虚感,是指个休在空闲状态对时间高估,不知如何打发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不会有空虚感,有事业追求和精神寄托也不会有空虚感,老年人离退休以后,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多了,如没有新的内容来充实,缺乏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感到百无聊赖,时辰难熬。空虚感是一种消极情绪,容易引起老年人失眠、不安,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甚至对人生意义悲观失望。
所谓孤独感,是指个体由于社会交往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因离退休,社会交往频率降低,交往圈子缩小,容易产生离群后的空寂感;因突然遭受丧偶、故友亲朋生离死别的强烈刺激而陷入缄默寡言,长期独处,与世隔绝;因搬迁、子女分居而造成没有谈话对象的无奈。孤独感是老年期较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严重的孤独感易导致老年人人格变态,有碍健康,甚至影响寿命。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7544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