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表现

besoo2020-01-13  125

导读:一、强迫症表现1. 强迫症有哪些表现2. 什么是强迫症3. 患强迫症的原因是什么二、强迫症怎样治疗三、怎样预防强迫症强迫症表现1、强迫症有哪些表现1.1、强迫动作强迫动作又称强迫行为。患者屈从或对抗强迫观念而表现出来的重复进行的动作…

强迫症表现

文章目录

一、强迫症表现
1. 强迫症有哪些表现
2. 什么是强迫症
3. 患强迫症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迫症怎样治疗
三、怎样预防强迫症

强迫症表现

1、强迫症有哪些表现

1.1、强迫动作

强迫动作又称强迫行为。患者屈从或对抗强迫观念而表现出来的重复进行的动作或仪式行为,如:经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需要;如检查门窗,开关,气体,金钱和货物,文件,表格,信件等。同样,患者将无法停止强迫行动和痛苦。

1.2、强迫观念

强迫观念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如:经常不自觉地去想一些不愉快的回忆或想法,使人不能摆脱;因此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甚至出现一些躯体症状。

1.3、强迫情绪

强迫情绪具体表现主要是强迫性恐惧。这种恐惧是对自己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的恐惧,如害怕自己会发疯,会做出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而不是像恐怖症患者那样对特殊物体、处境等的恐惧。

1.4、无法控制自己总爱熬夜

下班后本来挺累的,但是回家后困倦感就变成了亢奋,便开始上网、看小说、看电影、玩游戏,然后无法自拔。玩游戏的时候总是想着下一局就是最后一局,看连续剧则想着看完这集就睡觉。

2、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近年来统计数据提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强迫症因其起病早、病程迁延等特点,常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调查中发现,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

3、患强迫症的原因是什么

3.1、遗传因素

患有强迫症的人近亲患病率要远远高于一般人,父母患有此症强迫症的,后代的患病率一般在5%至7%之间。

3.2、社会心理因素

在较为强烈的情感刺激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者相互冲突之下形成的孤立病理惰性。比如亲人亡故、意外事故、严重的经济危机等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都会对患者的思想进行沉重的打击,主要表现出紧张、痛苦、焦虑、恐惧和明显的不安全感,严重者出现强迫症状。

3.3、性格因素

很多患者在病前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特征,其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这也是产生强迫症原因之一。其特征主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强迫症怎样治疗

1、刨根究底强迫症的疗法。根据精神分析学说,让患者意识到造成心理疾病的真正原因,有助于症状的消除。

2、听其自然强迫症的疗法。此法在于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任何事情听其自然,该咋办就咋办,做完就不再想它,不再评价它了。如好像有东西忘了带就别带它好了,担心门没锁好就没锁好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克服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症状是会慢慢消除的。

3、当头喝棒强迫症的疗法。当你开始进行强迫性的思维时,对自己大声喊“停”,如果在这样想,就给自己一点惩罚。

4、满灌强迫症的疗法。简单地说就是一下子让你接触到最害怕的东西,会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焦虑会逐渐消退,但此法适合意志力较强的人进行。

怎样预防强迫症

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

学会顺其自然,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学会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为所当为,做事情要抱着一种欣赏,感受,体验快乐的心情和热情重视过程,不要过分重视结果。

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从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激处理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不好高骛远,不过分追求精益求精,以减轻其不完美感。

家人,朋友对患者既不姑息迁就,也不桥枉过正,鼓励患者积极从事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其逐渐从强迫的境地中解脱出来。

自我调节不能解决问题时,要请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实施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可逐渐减少患者重复行为的次数和时间。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9076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