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独立去做一件事就是对他不好,其实孩子有爱才能走向独立,独立是孩子被爱的结果,不独立的孩子会逐渐丧失自我,成为一只迷途的羔羊,这篇文章谈的就是孩子有爱才能走向独立。当妈妈很“倒霉”,你必须多爱孩子,不能多爱…
乐雅养生网导读: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独立去做一件事就是对他不好,其实孩子有爱才能走向独立,独立是孩子被爱的结果,不独立的孩子会逐渐丧失自我,成为一只迷途的羔羊,这篇文章谈的就是孩子有爱才能走向独立。
当妈妈很“倒霉”,你必须多爱孩子,不能多爱自己,因为孩子是依靠爱而走向成长、走向独立、走向充满幸福的人生。爱是孩子独立的前提,独立是孩子被爱的结果。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的母亲做不到这点?因为我们也没有长大,也在渴求爱,也在走向独立的途中。比如我们特别希望丈夫回来能关照我们,尤其当我们干完工作以后很累了,回家还要干家务,而孩子又在“捣乱”,我们火不打一处来,无法控制,对孩子大吼一阵:“你怎么这样……”我们气得不得了。孩子为什么不体谅我们呢?丈夫为什么不会安抚我们呢?
因为我们也不独立。我们在拥有孩子之前的整个生命过程可能没有正常发展。不独立使我们根本没有心力来承担人生的重压,更谈不上乐观地对待人生,否则我们大多数人就不会在三十多岁就放弃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我们精神的发展跟我们的生命、跟我们心理的发展本应是融合在一起的,本应是不分开的。但我们被分开了。孔子说:“三十而立。”这个“立”是精神的,这个“立”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上和事业上的独立。三十岁的人,如果他已经得到充足的发展,他就能够“立”起来了,而且这个时候他将不依赖于任何一个人。这是最正常最完善的发展过程。独立是孩子和成人的实质性的区别。
爱使人独立,独立使精神发展,爱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有了爱,才谈得上独立。
爱是怎么回事呢?爱首先是一种心境。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洗头”那件事。那个洗头的小孩,她的爸爸是个军人,是个教导员,也是个很好的人。她爸爸经常蹲在院子里看他的小孩玩,心不在焉地看,经常那样。但是他照顾不到孩子的内心成长,他的小孩得不到爱,这个爸爸只是偶尔“稀罕”一次孩子:“来,爸爸稀罕稀罕你。”抱上转个圈儿。我常常觉得他好像不是她爸爸,倒很像是她哥哥。
我们原本想,当我们有了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更爱我们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比我们成长得更好,但我们却做不到。因为我们的童年大都成长得不好,那些不好的东西已经作为潜意识积淀在我们身上,我们也在用这些东西对待孩子。
爱孩子首先意味着不能忽视孩子。爱不是偶尔关心,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偶尔的恨,一种用“打”来发泄的恨,尽管你说这是因为爱他,恨他不争气。我跟很多人说:“凡是打孩子、骂孩子的人,不用说,你问一下他的父母,他的父母绝对打他骂他。毫无疑问。他绝对把这个方法又用在他的孩子身上,世世代代就这样延续下去。”
看看周围人们的脸就知道。得到充分爱的人,不但是按事情规律行事,也是平静的、体谅人的、想帮助人的。大人小孩都是这样。而那些所谓的添麻烦的老孩子,既不是正常的大人,也不曾是正常的孩子。
我一个同学的妈妈现在就有“老孩子”的症状。稍不留心没体谅到她,她就生气了。她生气以后就跟你赌气,你必须不断哄她、安慰她,好几天她才能缓过劲儿来。她的状态就是个“孩子”。她折磨自己,不过是想用这种方式得到你的爱和关注。
我们幼儿院有很多妈妈对我说:“你看,我丈夫经常打孩子,有时候我一说,我丈夫就跟我干起来了。”我说:“因为你找的不是丈夫,是个儿子。你只能做到一点,就是照顾两个孩子。如果不这样做,你的家庭就永无宁日。……如果你还爱他,你还不想跟他离婚,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当你的儿子一样对待。让他慢慢地转过劲来。”这些妈妈会长叹一声:“唉,我太累了!啥时能到头儿啊!”
现在人们常说要培养天才儿童,依我看,正常儿童我们都极难看到。家长把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就被拔苗助长成一个个早熟的成人。
当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他会对爱人顺从。什么是顺从?在感情上,在生活中,意志的升华就是顺从。我的好朋友雪儿的丈夫心理发展非常好,他对雪儿就是顺从。雪儿经常火冒三丈,经常撒娇:“你给我买荔枝,你给我煮鸡,你给我弄这个,你给我弄那个……”他都快乐地去做了。雪儿的童年很不幸,她在婚后重新度过了长达十年的“金色童年”,她要干什么丈夫就让她干什么,雪儿就是说:“我要挖地三尺。”她丈夫也会说:“挖吧,继续挖,给你锹。”这十年是雪儿成为自己的十年。雪儿后来为什么对这个教育充满了热情和热爱?是因为在爱和自由中,雪儿又成了一个正常的人。当雪儿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再发展的时候,当雪儿的心理问题都解决的时候,她才发现人类真的特别苦难,因为没有几个人有她这样的好运气,能找到这样一个真爱她的人。现实生活中,谁能容忍一个成人按儿童的方式生活十年呢?……爱像一扇通往天国的大门,使雪儿的生命获得了一次大的调整,使她重新认识了自己,她开始无所畏惧地独立面对生活了。她常对我说:“婚姻是什么?自由、快乐、幸福,还有生命的重新开始”。
当然我说得简单了,幸福的婚姻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所有的形式都殊途同归,都是把爱送给爱人。
爱,首先是一种感觉,一种细微的情感,一种心的投向和归属,那投向中有一种安全感、自由感、轻松感、幸福感,一种完整的、被解救的感觉。爱,其次是一种给予的幸福,因为你曾感受过爱,知道被爱的感觉。而给予,就是独立的内涵。
雪儿的经验给我一个信心,任何人都可以改变,只要你能寻找到一个爱你的人。人如果是快乐的,那情景会怎么样?一个快乐的孩子不会搞破坏,一个快乐的成人也不会去破坏。快乐的人类不会去毁坏财富、破坏环境、发动战争,他们只会有建设性的行为。
人类的发展只有一个法则,就是爱。这个世界上最高贵的、最大的真理就是爱。无爱和非正常成长是这个世界最大的罪恶。
一位名叫唐河的家长听了蒙特梭利讲座后,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那天,她那小家伙怯生生地说:“妈妈,我想……”唐河说:“你想出去玩,妈妈知道。今天你爱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孩子说:“那我晚上回来晚了可以不?”“可以呀!你晚上不回来都可以。”那小孩十二岁。他说:“啊!原来可以这样啊!”他特别高兴。晚上坐在楼下不上来,一直坐到12点才上楼,见到这情景,这位家长说:“我知道我的孩子第一次感到快乐是什么!”当然她说得有点过头了,那孩子不可能不回来。后来那个孩子变化非常大!一想到以前唐河就哭:“我虐待我孩子十二年,我……”我安慰她说:“你那么出色,觉悟得那么彻底,你孩子来得及。你的孩子能慢慢走上另一条轨道,一条自然的正常的发展轨道。”
这样的发展轨道必须有一个条件:就是这个孩子拥有了自己的自由,这个自由,是心灵的自由。比如说这个孩子此刻的愿望是玩水,玩水是他此刻发展的需要。但他内心里有个不让玩水的管家。蒙特梭利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孩子从她自己家到外婆家,她想开草地上的喷头,非常想玩水,但她很害怕,犹豫着。外婆说:“你可以玩水。”但是小孩说:“不,我不能开。因为保姆告诉我不可以玩水。”她外婆说:“她不在呀,外婆让你开。”她说:“不,那也不行。”也就是说,在这件事情上,她已经是她保姆的奴隶了。她的人格已经被偷偷地替换掉了。
这个孩子以后会怎样?这个孩子如果长久地受到压抑——自己压抑自己,她的人格发展和能力发展会有非常严重的障碍——这种压抑一定是连续性的行为,它不可能是偶然的。
有很多家长说:我已经压过我的孩子,这可怎么办?不要担心。因为人的整个状态分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只要积极的一面占主导,这个孩子的成长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消极的一面占主导,他的人格就会被悄悄地替换掉,他就不可能按照他生命的本来状态去发展,他没有独立,更没有独立成长。就像蒙特梭利说的“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自由在这时变成了一种宝贵的品质。
怎样让孩子独立
一、自主思考,独立性培养第一步
建议一:让小孩子独立生活。多让孩子摆平生活中的琐事,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如:为家人切水果;遛狗;消毒自己的小伤口;折好自己的衣服;按购物单到社区超市购物;安排自己的读书时间等。建议二:在家里营造思考的氛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和空间。建议三:如小朋友养成思考的习惯。爸爸妈妈应该经常用商量的口吻进行讨论、协商,通过家长的提问引发孩子思考。建议四:给孩子叙述自己想法的机会,建议五:掌握培养小朋友创造性思考的方法。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要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爸爸妈妈应该对孩子的提问表示出兴趣,和孩子一起思考,寻找线索,揭开问题的答案。
二、尊重孩子的选择,独立性培养的第二步
独立的行为是靠独立的思想来支撑的。父母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不要急着否定,而是要给孩子表达见解的机会,尊重孩子的选择,理解、鼓励他们。
三、信任孩子,独立性培养第三步
信任是法宝,终止你对小孩的“强迫症”,也能让小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四、给予孩子严格的要求,给孩子立一些小规矩,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
八大妙招让孩子独立
1、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饭,自己搬小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臆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街买东西,自己洗碗。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你只要好好学,一定能做好!”千万不能泼冷水:“你还小,干不了!“
2、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家长的过分宠爱,反而使孩子原先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会不愿意去做,碰到一些困难就喊爸叫妈,完全依赖他人。因此,父母、长辈必须改变包办代替的做法,使孩子克服依赖他人的心理。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帮他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3、尊重孩子
家长要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手指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好、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的尊重的良好反应。
4、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欧美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学走路时,跌倒了,就让他自己爬起来。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5、从兴趣上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孩子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孩子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爱劳动,不怕艰苦,才能够独立起来。
6、为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放手让他们去做那些应该做而且又是力反能及的事情,即使孩子做得不好、处理得不圆满也没关系。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做不好,习惯于包办代替,习惯于指手画脚,总以担忧的目光注视和提醒孩子,或者干脆替孩子扫除障碍,铺平道路。这种态度和做法,有意无意地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阻碍了他们独立性的发展。
7、教给孩子独立做事的知识和技能
孩子不仅要有独立意识,而且还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即不仅愿意自己做事,而且还会自己做事。例如,怎样择菜、洗菜,怎样扫地、擦桌子,这些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进行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孩子学习、交往等各个方面。家长要教孩子自己完成游戏和学习任务,自己去和同伴交往,当孩子和同伴发生纠纷时,还要教他们用各种有效的方式自行解决矛盾。
8、让孩子自己决策
自己决策是独立决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决策的能力。孩子的事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决定。玩具放在什么地方?游戏应该怎样布置?和谁玩?玩什么?这些孩子的事,家长不要作决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作出决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引导孩子判断,但不要干涉,更不要包办、代孩子决策。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9150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