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师心理危机重重呢

besoo2020-01-13  70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教师心理危机重重呢?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教师是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之一。为什么教师心理危机重重呢?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看似不错的教师工作,其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多教师有失眠、焦虑、抑…

为什么教师心理危机重重呢

乐雅养生网导读: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教师心理危机重重呢?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教师是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之一。为什么教师心理危机重重呢?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看似不错的教师工作,其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多教师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在这些症状背后,其实是严峻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问题,自身家庭压力问题、追求完美的性格问题。

繁重的教学负担、过高的劳动强度、激烈的竞争制度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让教师的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很多教师不仅出现职业倦怠感,还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甚至会有自杀的念头。

据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某省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的检测,有80%的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大,32.18%和16.56%的教师有轻度和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1、失眠、焦虑是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心身综合科许律琴医生告诉记者,近年来进行心理咨询的教师在不断增多,很多是有明显症状,例如失眠、焦虑、抑郁等。“在这些症状背后,其实是严峻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问题,自身家庭压力问题、追求完美的性格问题。”

人际交往问题,主要是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处理问题。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思维活跃,自我认同感强,对周围人的较难接纳,因此敌对情绪也比较多。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时往往感觉力不从心,不知如何是好。另外,很多学生家长对老师寄以厚望,甚至要求严苛,这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

而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很多老师常常难以顾及自己的家庭,于是会产生内疚、自责情绪,甚至会导致家庭产生各种矛盾。“我每天起得比鸡早,干得比牛还累。”一名老师说,她每天都处于发条式的工作状态,每天6时30分到学校,晚上9时才下班,回到家还要抓紧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交给了工作,很多老师会忽略自身的家庭。

除此之外,由于“教师”名下的神圣光环,很多教师都认为应该在学生、家长甚至所有人面前保持一种完美的形象。在这样的意识下,教师对自我要求较高,凡事喜欢追求完美,易出现强迫性格,不能容忍自己犯错。

典型案例:初中的数学老师小林(化名)因为失眠、焦虑,甚至想要自杀而来到心理门诊。这位老师是一位非常敬业的人,教学优秀,他所带班的各项成绩都非常优秀。这样的老师为什么会产生心理问题呢?这源于他与某位学生的争执。

小林所在的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必须穿校服上学,然而班中有一名学生比较叛逆,有过几次的违规现象。小林也曾多次找过该名学生谈话,但是这名学生却总是不予理会。在某此的谈话中,由于学生态度恶劣,小林情绪有些激动,期间与这名学生有肢体上的拉扯。学生立即告诉家长,家长反应强烈,认为小林不应该“动手”,于是向校长投诉,要求学校处分小林,接着小林就被校长训斥了一顿,并受到了处罚。

在这整个过程中,小林自认为,自己并没有过错,甚感委屈。“他认为自己如此敬业,全身心为了工作,家长的反应和校长的批评让他难以接受。”许医生说。

2、教师要善于自我放松

许医生认为,无论是社会、学生、还是学生家长,对于老师都应该多一些尊重和谅解。特别是学生家长,有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处理问题时不要过于情绪化,而是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老师。

“只有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处理得当,孩子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才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许医生说,如果孩子总是对终日相伴的老师产生敌对情绪,甚至家长还在旁边“煽风点火”,那么肯定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老师批评自己的孩子时,家长可以与孩子探讨老师的批评是否正确,如果批评过于严厉,要告诉孩子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许医生说,“孩子在分析与反省的过程中,家长应该认识到,这其实也是一次成长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学会更好地处理师生关系,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许医生建议,作为老师,在空余时间应该要尽量自我放松。“社会、工作、家庭给予的压力已经够多了,就不要自己再给自己施压,空余时间多给自己一些快乐。”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导致教师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从客观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沉重的绳索——升学率:升学率始终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看升学率,校长向教师要升学率,家长更在乎学校的升学率,来自以上三方面的压力是终落在教师的身上。有校长说:“我们面前的‘宪法’是高考而不是‘教育法’,高考指向哪里,我们就走向哪里。”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当然要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奖惩条例,其责任人还是教师,加上家长对教师种种评价的推波助澜,教师只有在这根无形绳索的束缚下,玩命地工作。

2、不堪重负——超负荷的工作:每天早上,当学生走进教室时,老师已早早等在教室门口;每天晚自习的下课铃声响后,老师还在与我们谈心或答疑;晚休时,老师要到寝室看望学生,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督察就寝。在住宿制学校,班主任从5:30工作到23:00,一天工作16小时是常事。据报道:某中学初三语文教师、年级组长张老师某星期一的工作安排:6∶00起床,7∶00到校,然后检查初三学生的早操、早读。完成两节课的教学任务后,参加年级组长会议,会后传达会议精神。中午,接待家长、分析试卷、备课、做课件等。下午第一、二节上课,第三节全年级体育锻炼课,作为年级组长的她又要去操场监督。第四节课,学校要求教师进课堂,她也再次走进教室。张老师说,白天在办公室她只能是批改一些作业,而作文、试卷这些大批量的批改任务是一定要带到家里完成的。由于办公室比较嘈杂,备课也只能晚上在家里完成,整天繁重的工作使张老师连作家务的时间都没有。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延伸性过长,是普遍现象。

3、危机重重——职业的竞争加剧:随着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正式启动,只要符合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和教育教学能力条件的就可以申请当教师。加上近年来,各校纷纷启动聘任制,末位淘汰制,使得一部分教师处于焦虑和危机之中。

4、无尽头的“学习”——不切实际的进修、培训:十几年前,求学和工作似乎还是人生的两个阶段,如今,几乎每位教师都在不停地充电,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求学的路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头。加之论文、课题、评职称的要求,各级各类培训把教师们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不得不在本该休假的时候背起书包,走进了各种各样的教室;在夜深人静完成了白天延续下来的工作;本该歇息的时候,又拿出一本本书籍,在灯光下熬红了双眼。

5、挣扎与困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标》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它意味着教师要放弃原来熟悉的一套方法和程序,要重新获得新的技能,要采用不熟悉的教学方式,要坚持不断地去学习和摸索,要去创造去发现,付出更多的时间是毫无疑问的。而另一方面,对于课程改革能否成功,人们对教师寄予种种期望,至于期望是否实现则完全交付老师,期待一旦失败责任也就完全归于教师,教师由此而生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由于没有现成的操作模式,教师们的实践与探索总是被动,他们成了迷途的羔羊,在困惑中挣扎。

二、主观原因也有几个方面:

1、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不均。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个人生活的变化。生活的变化需要个体作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这段调整时期,教师的心理问题容易发生。我们没办法改造客观世界,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主观世界。因此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就是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

一、合理的认知

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主体可以自由驾驭的情绪体验。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主观认识;不同的认识引起的情绪体验是截然不同的:你唤起的是幸福感还是痛苦感,全在于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案例一:“卖盐与卖伞-晴天与雨天”。说的是一位母亲两个儿子的故事。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卖盐,小儿子卖伞。老太太整天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邻居问她是为什么?她说:雨天担心大儿子晒不了盐,晴天担心小儿子卖不了伞。邻居笑着说,你反过来想不就好了吗,----雨天小儿子能多卖伞,晴天大儿子不就能晒盐了!老太太恍然大悟,于是,从此以后,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每一天她都能高高兴兴的了。有些时候,有些事,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心情和结果可能都会不一样。

案例二: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然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案例三: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中国的老师批评:“胸无大志!”;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更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从某个角度说,教师的岗位是学生提供的,学生既是教师的教育对象,又是教师的衣食父母!尤其是那些难教育的学生,甚至还提供了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机会。因为有了不爱学习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因为有了不会学习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教授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因为有了各种异质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转变学生的能力。

有人说,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我祝愿即将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各位老师们,每天都要生活在天堂里,那么,请把你的学生看作天使吧!

二、积极适应客观环境

积极的适应就是要学会接受,很多人都知道怎么去付出,却不会接受。付出是一种幸福,付出了就不要后悔。学会接受却很艰难,接受一切不平等,接受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我们不能知道别人的想法,但我们可以努力克服职业倦怠,创造幸福生活,用全新的姿态去接受生活给我们的一切愦赠。你可以:

把每一个教案当做一首散文诗来写

把每一次晨间谈话当做一次讲演来做

把每一节课当做一台精彩的节目来演……

假如没上过公开课,争取机会上一堂观摩课试试!准备过程中也许会紧张忙碌,但这个过程却能让你经历到一种探索的喜悦。让你更能适应新的环境的要求!

三、正确调整自己

1、是要积极的自我意象:作为人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所以在自我发展方面,有这样一个观点:“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

案例:大鱼吃小鱼的故事。大鱼与小鱼之间用玻璃板阻隔,大鱼每次想吃小鱼的时候都要被玻璃板撞一下,撞到20到30下的时候大鱼不再企图吃小鱼了。后来把小鱼放到大鱼一边时,他也不吃了。为什么呢,因为建立了无功而返和碰壁的条件反射---见到小鱼就躲开,出现消极的自我意象。

2、是要增强自信。心理学家班度拉说:“一个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响。能力并不是固定产生,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极大的弹性。能力感强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来,遇事总是着眼于如何处理,而不是一味担忧。”

案例:世界着名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着评委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的时候,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起初他以为可能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然有个地方不和谐。他就向评委提出乐谱有问题。但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说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当时他还不是世界级的指挥家,而只是一个参赛者。但他稍加考虑,面对权威人士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他终于摘取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这原来是评委特意设计的圈套,前两名虽也发现同样问题,但终因趋同权威人士而被淘汰。

真才实学是积极的自我意象、自信心源泉。没有真才实学的自信是盲目的自信,是没有自知之明的狂妄自大。

3、是正面的自我暗示。无条件地、非理性地接受外界或自己的语言或其它刺激,由此而产生特定的知觉、观念、信念、情感和行动的现象叫暗示。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较强的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

案例:“盲人买剪子”的故事。有一聋哑人,去五金商店买钉子,向营业员大手势,左手呈捏钉子的样子,右手呈拿锤子的样子。营业员先拿一锤,聋哑人摇头,营业员随之拿钉子,交易完毕。随后,又来一盲人,想买剪刀!

请问:盲人用什么方式让营业远立即明白自己买什么?

知道的请回答……

自我暗示是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因素。

案例:医生给高血压的病人每人发一粒非常漂亮的半黄半绿的胶囊,告诉他这是从美国进口的,效果非常好。你吃了一个星期后再来复查,血压一定能降下来。其实里面装的是淀粉。但下礼拜来复查时,很对患者的血压真的恢复正常了。这是积极的暗示作用。

案例:国外还有人以就要执行死刑的罪犯作被试。告知在特殊的装置下给他以大量抽血的方式结束其生命。被试不能看到,却能听到抽血的嘀哒声音。结果到一定的时间,被试的生命终结了。其实这是虚拟的,根本就没有给被试抽血。这是消极的暗示的作用。

我们提倡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早晨起来对自己连说三遍:我是一个有恒心的人,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我还有很大潜力没挖掘出来!我一定会成功的!试试看,不出一个月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行,每天都这样消极的暗示自己,可能你真的就不行了。

四、是要合理比较

比上不足则越比越不足,比下有余则越比越有余。人们更多的是比上不足。苦恼之源常来自于比较,摆脱苦恼的灵丹妙药往往也是比较。

感到工资不如人家高的时候,与下岗工人比。

当学校发不出福利津贴时,与其他领不到工资的教师比。

当别人职称聘上而自己屡战屡败时,与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比。

当别人无德无才却青云直上,你枉有千里马之才却只让拉磨时,与古今中外才华横溢却惨遭不幸的人比。

这一切都不如人家时,还可以这样比:我的妻子(丈夫)比他们的贤惠(体贴),我的孩子比他们的有出息,我的身体比他们的健康,我的家庭比他们的和睦等。

五、是恰当合理地宣泄

在医学上,有种治疗方法叫感情净化法。所谓“净化”就是让患者把所有的烦恼与不安全部倾吐出来,从而获得一种宁静的感情。这种方法对保持一般人的精神健康有显着的作用。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天都会遇上一些无聊的不愉快的事情。这就会给你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要是这种压力过剩的话,人就无法保持心理平衡,这就势必影响身心健康,最终甚至导致神经病。

可以倾诉、发牢骚,找好朋友、知己……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把心中的不平、不满、不快、烦恼和愤恨统统地向他顾吐出来。我们时常能看到有些人下班回家途中到酒馆去,一边喝看酒,一边发牢骚。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的发泄方法。虽然看上去有损自我形象,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的话,这是个很有成效的方法。人可以通过发倾诉、牢骚来消除心中的不平与不满。能消除精神疲劳,使人轻松愉快。

案例一:一次美国总统林肯被一位议员羞辱了。他回家后,气得吃不下饭,于是摊开信纸,用非常尖刻的语言将对方骂个狗血喷头。然后就美滋滋地上床睡觉去了。第二天一早,他的部下要替他发信,他却将信撕掉。他说:“我在写信的过程中已经出了气,何必把信寄出去呢?”

案例二: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上下午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无精打采,教室里沉默难耐。教师一上讲台,望着精神疲惫的学生,大声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喊?”学生为之一振,愣愣地望着老师。老师再次微笑着说:“我很想喊”。接着振臂高呼:“我要上好这堂课!”如雷鸣似闪电划过学生心灵的原野。同学们随即高呼:“我要上好这堂课!我要上好这堂课!”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气氛空前活跃,一个个精神抖擞。结果这节课上得出奇的好。

请记住,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烦恼也不要放在心里。如果不把它发泄出去,它就会逐渐地越积越多,乃至引起最后的总爆发。

六、是避免期待性焦虑

“生活在现在时中,生活在独立的今日。关闭过去,把已死的过去关闭掉,不要以悔恨去陪葬!把未来也象过去一样关闭起来,忧虑未来就是今天精力的浪费、精神的疲惫。我们要养成生活在独立的今天之中的好习惯,把今天过好,只有今天是属于自己的实实在在的一天!”---- 这是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说的上段话。

七、是可以自言自语

德国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自言自语是消除紧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身心健康。

八、是适当的运动和娱乐一下

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运动或娱乐活动减压,看小品、幽默故事、打打球、听听音乐、唱唱歌、上上网、斗斗地主都可以。只要能放松自己的身心就行。

九、是采用分解法

请你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一、二、三、四……,你一旦写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化整为零。

十、是训练自己不生气

1、学会说“没关系”。设想以前发怒之事,利用镜子技巧对自己说“没关系”。

2、发生不顺心的事,遇到误解后,采用心理放松的方式,对自己说“小事一桩”。学会给自己吃“宽心丸”。

3、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每一次比上一次多推迟几秒,久而久之,可自我控制。舌头可以在嘴里打转,一般激情二十分钟后就没事了。保持沉默法。着名散文家朱自清说过:“沉默是最安全的防御战略。”有句老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请记住这一古训。

4、当你发怒时,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使的权利。

5、请你信赖的人帮助你,让他们每当看见你动怒时,便提醒你。

6、要自爱,提醒自己即使别人做的事情如何不好,发怒首先伤害自己的身体。

其它调节方式:

1、拥抱大树。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公园里,每天早晨都会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据称: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与之对立的肾上腺素,即压抑激素则消失。

2、看恐怖片。英国有专家建议,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打起精神。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技巧来克服压力,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

3、运用语言和想象放松。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的绿茵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

4、读书。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5、嗅嗅香油。在欧洲和日本,风行一种芳香疗法。特别是一些女孩子,都为这些由芳草或其他植物提炼出的香油所醉倒。原来香油能通过嗅觉神经,刺激或平伏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和心理压力很有效果。

6、吃零食。吃零食的目的并不在于仅仅满足于肚子的饥饿需要,而在于对紧张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当食物与嘴部皮肤接触时,一方面它能够通过皮肤神经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而产生一种慰藉,使人通过与外界物体的接触而消除内心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嘴部接触食物并咀嚼和进行吞咽运动的时候,可以使人对紧张和焦虑的注意得到转移,在大脑摄食中枢产生另外一兴奋灶,从而使紧张兴奋区得到抑制,最终使身心得到放松。

7、穿上称心的衣服。当人们穿上自己认为非常“顺眼”的衣服,自我感觉良好时,就会重新鼓起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

8、养宠物益身心。一项心理学试验显示,当精神紧张的人观赏自养的金鱼或热带鱼在鱼缸中姿势优雅地翩翩起舞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进入“荣辱皆忘”的境界,心中的压力也大为减轻。

9、调息放松。调息放松法,也称深呼吸放松法。此法的关键是将胸呼吸(由于紧张,使吸入的新鲜空气最多只到达胸部便被呼出)变成腹式慢呼吸(尽量向内更多地吸入空气,再轻轻地、慢慢地将气呼出)。此法可促使血液循环正常,让紧张心理得以缓解,降低个体对焦虑的易感度。

10、注意转移法:所谓注意转移法就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注意力、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使消极的情绪在蔓延之前就被一些因素干扰,不再恶化,朝着良性方面发展。过于强烈的消极刺激都与当时的情境密切相关,只要善于脱离不利的情境,对于情绪的控制就变得相对容易。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9361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