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besoo2020-01-13  58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在我国农村,有着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留守对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渴望缺失的亲情夏末的午后,火辣辣的太阳晒在川北腹地丘陵上,田间金灿灿的稻谷尽情吮吸着阳光。在西南小镇南充长乐…

留守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乐雅养生网导读:在我国农村,有着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留守对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渴望缺失的亲情

夏末的午后,火辣辣的太阳晒在川北腹地丘陵上,田间金灿灿的稻谷尽情吮吸着阳光。在西南小镇南充长乐镇三板桥村,家家户户院坝前晒着刚打好的谷粒。同往年一样,12岁的马鑫整个暑假都和奶奶待在一起。

在马鑫还没学会走路的年纪,爸妈就双双离家南下广东打工,他由奶奶一手拉扯大。在他印象中,常年在外的父母,不过是过年在家待不上几天又匆匆离去的背影,或是电话另一头让他不耐烦的几句叮嘱、唠叨。在三板桥村,还有很多像马鑫一样留守在农村的孩子,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纽带正日渐松动。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怀着挣钱致富的梦想涌进城市务工。2010年,全国这样的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2亿人,其中,仅在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外出务工农民就达1000多万。受现实条件所限,外出务工的父母,不得不将年幼的孩子“留下”托付给亲戚,这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虽然同样缺少父母的关爱,但这些留守孩子的童年生活却不尽相同。一些孩子常收到父母寄来的汇款、衣物,家里也修起了一幢幢漂亮的二三层小楼。然而还有一些孩子,却可能永远也盼不到双亲的音信。

在马鑫吹着风扇在屋里看电视的午后,同村的李超正背着和他差不多高的竹篓,弯腰握着镰刀在屋后山坡上打猪草。每天打满满一篓猪草,喂饱两头猪,赶鸭子、收割水稻是这个暑假他生活的一部分。

在李超心里,每年能和爸妈呆上几天,在电话说几句话,是再幸福不过的事。在李超两岁那年,父亲在广东打工因故去世,母亲随后改嫁。他和妹妹、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一家四口相依为命。

和过早承担起生活重担的李超相比,马鑫常常让奶奶周玉华抱怨“不听话”。马上要升入初一分班考试,但学校两个月前发的试题他才做了不到三分之二。心情好的时候,马鑫便在家门口支起一只箩筐逮麻雀;闷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偷偷溜到镇上,在游戏室打几小时游戏。

“这娃子调皮得很,他爸妈在电话里不让他打游戏,但管不住他。”虽然周玉华对孙子寄寓了“望孙成龙”的愿望,却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孙子,“鑫儿学习成绩不好,我又没读过多少书,也指导不了他学习,干着急却没办法”。

在农村许多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长大,由此带来的隔代教育问题令人堪忧。

长乐镇派出所所长徐中军担忧地说,在对全镇2000多名留守学生的情况摸底调查后发现,这些学生的监护人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老人。老年人对孙子辈多迁就溺爱,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甚至使其误入歧途。在农村,留守孩子打架斗殴、喝酒抽烟、骗人行窃成为“问题少年”的数量正逐年增加。

虽然社会越来越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但从小离开父母的这些孩子,更需要得到父母对其心理的关爱。“鑫儿爸妈出去打工,是为他赚学费钱。”满脸皱纹的周玉华无奈地说,鑫儿自己不愿意学,老是往游戏厅跑,今后怎么办呢。

“每年生日的时候,就特别想爸妈。会躲在被子里偷偷地哭,不让爷爷看到。”李超说,自己已记不得爸妈的模样了,但还是经常想他们。

自我封闭性格 极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有待重视“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杨艳杰教授认为,这些孩子在成长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情感丰富而脆弱--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性、自觉性和任性并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在她看来,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自我封闭:

性格孤僻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情绪失控:

容易冲动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认知偏差:

内心迷茫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自己却被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目前,这一特殊群体在我国已高达5800万人,且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因为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相应的家庭教育,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而脆弱。孤僻、冷漠、散漫……当这些带着灰暗色调的词汇集中在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身上时,其凸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就变得不容漠视。

留守儿童教育往往停留在最底线

“上学期,我每天都会想妈妈,晚上经常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重庆市酉阳县距市区近6个小时车程,9岁的殷凤玲在该县的毛坝乡中心小学上四年级。殷凤玲有一双又黑又大的眼睛,在她还没有满月的时候,妈妈就带着哥哥姐姐离开了家。“我现在不想她了,她是因为我们家太穷了,不要我们了,再也不回来了。”殷凤玲说。

在广大的农村,殷凤玲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特别,千千万万个留守儿童跟殷凤玲一样,故事里有血也有泪。

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约4000万人,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仅殷凤玲所在的毛坝乡中心小学就有78.4%是留守儿童,其中,父母双方均不在的“双留”儿童达到了40.6%。

在很多人眼里,这些孩子是累赘、多余的人,“这些孩子是最需要关爱的,但是他们的教育往往停留在了最底线:只要拢住他们就行,等上完初中就可以出门打工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梁鸿老师说。

罗婷婷是重庆市丰都青年希望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的父母出门打工时,她还不会说话。由于奶奶不喜欢她,她便东家串、西家串,想妈妈的时候她就使劲儿咬自己的胳膊,现在胳膊上还能看到一个个的血印。因为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罗婷婷经常心里很烦,“烦了就打骂同学,班上的23个男同学都被我打骂过。”

如果没有及时的关注和教育,罗婷婷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问题少年——前两年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罪犯近八成曾经为留守儿童。

虽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很多,但是以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看,还不能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跟父母分离的问题,不少地方做着各种有益的尝试,试图找到一条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道路。

重庆目前在全市30个区县的31所寄宿制学校试行了“4+1”模式。该项目是由重庆市委研究室牵头、由顶新公益基金会进行支持的,项目于2010年春季开始实验,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

所谓“4+1”,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心理情感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加上营养健康。听起来干巴巴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却被转化成了一个个的活动,比如心理情感教育,每个学校都设立了亲情电话室,孩子们每天可以在规定的时间给家里人打电话,学校每周都有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每个月给孩子过一次集体生日。另外,每个学校还专门聘请了有心理学背景的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随着“4+1”项目的实验,项目学校中留守儿童的生活一下子丰富多彩起来,他们渐渐地从不起眼的小累赘变成了学校的小主人,慢慢地从自卑变得自信,脸上也有了笑容。

现在,已经上五年级的罗婷婷再也没出现自残的行为,9岁的殷凤玲也渐渐开朗起来,还获得讲故事比赛的一等奖。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2009年,重庆市酉阳县毛坝乡初级中学教学质量,在全县乡15所学校的综合排名中排在第4位,2010年上升到第3位,今年上升到了第1位。

成效明显掩不住困难重重。尽管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好的尝试依然在坚持进行着。

“项目实施后我们的老师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一倍。”铜梁县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副校长古伟说。确实,目前,制约农村寄宿制学校更好向前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师资问题。

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学校中有不少老师是随着原来的村小撤并过来的,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近些年新来的大学生虽然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了,但是又存在着教学经验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情况下,学校的很多尝试都进行得相当艰难。

留守儿童更容易遭受意外伤害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有调查表明,我国农村儿童意外死亡率大于城市儿童,特别是随着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安全监管难度不断加大,农村儿童意外死亡事件多发。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淡薄,救人和自救知识、能力不足,都可能让这类死亡事故不断发生。

如何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一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老教师认为,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像慧慧母亲智障,哥哥外出打工,家长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监管,需要指定一名有监管能力的监护人,时刻想着孩子身处的环境是否存在危险;学校老师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应教会他们一些救人和自救知识,学会遇险的正确应急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事故;社会各方面应该更加重视改善农村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文化和体育设施,让农村孩子们有学习、运动和娱乐的场所。

同时,呼吁大学生、退休老师等这些志愿者参与到关爱农村孩子的行动中去。

留守儿童犯罪不容忽视

青少年刑事案件中,团伙犯罪和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团伙犯罪尤为突出,成为当今农村社会治安的隐患,给当地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中心学校朱本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这在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产生了另一个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有关统计数字表明,青少年刑事案件中70%属于3人以上的团伙犯罪,而且团伙成员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团伙犯罪尤为突出,成为当今农村社会治安的隐患,给当地社会同样造成极大危害。

特点——触目惊心

2008年10月,湖北省竹山县公安局宝丰派出所联合县刑警大队,成功破获一起涉案数万元的手机被盗案,抓获了一个由13名未成年人组成的盗窃团伙。经过调查得知,9月29日晚,以周某为首的13人在竹山县宝丰镇位于施洋大道的联通手机店,撬门入室,盗窃手机17部,涉案金额达2万余元。这13名未成年人中,8名都是农村“留守儿童”。

2008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东岳公安分局刑警队也打掉了一个青少年盗窃团伙。自2008年10月下旬以来,东岳公安分局辖区内发生多起翻窗入室盗窃案。该局刑侦二中队认真分析相关线索后发现,曾多次被警方打击处理的范某、梁某等人有重大作案嫌疑。12月2日20时许,在当地网监部门配合下,15岁的范某、13岁的梁某和16岁的杨某相继被抓获。原来,范某、梁某、杨某自10月下旬起,趁下午居民家中无人之机,在当地凤凰山庄、路南小区、车城西路等处,采取翻窗入室的方式,盗窃作案20余起,窃得现金、手机、纪念铜币、金项链等,价值高达5万余元。令人心疼的是,这3名青少年都是农村“留守儿童”。

原因——发人深省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首先是自身因素,3种心理是促使其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一是猎奇心理。“留守儿童”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接受新生事物快,这是他们的天性,如果引导得当,这种天性就是优点,可以指导他们进行创新。反之,他们就会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正处于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对一些“代理家长”的“棍棒教育”、“说教式”教育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差生”的做法,一些学业不优、行为偏异、家教不严、生活负担重的“留守儿童”因不堪忍受而产生强烈的对立、仇视情绪,甚至采用叛逆或者暴力方式进行反抗,有的因此厌学、辍学,过早踏入社会,最终受社会上不良诱惑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三是自卑心理。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自我封闭,不愿与同龄人交往,不愿参加社会活动,显示出与社会主流的一种“隔离”状态。

其次是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绝大多数是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出了问题。暴力家庭、残缺家庭、困难家庭、问题家庭的出现,使家庭的特殊功能受到削弱,易使子女受到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而形成不良人格,成为促成团伙犯罪的基本条件。

再其次是外在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特别是影视、互联网传播的集团暴力等丑恶现象,侵蚀着“留守儿童”单纯的心灵,促使“留守儿童”形成依靠团伙、充当老大、扩展势力等心理。有些“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经常逃学,整日无所事事,在社会不良人员的影响下很容易跟风走上邪道。

预防——任重道远

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首先要强化家庭教育的功能。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一道坚固防线。培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教子不善,则是父母的罪过,所以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代理家长”也应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自身行为,注重家庭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教育职能。学校教育除了重视文化教育外,还要充分加强法制教育和德育工作。通过课堂传授、知识讲座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留守儿童”专项法制教育工作,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把“留守儿童”培养成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对于有劣迹的在校生,学校要努力“拉”一把,杜绝向社会上“推”,减少其进入社会“染缸”被染的机会。同时,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理想教育,让“留守儿童”确立奋斗目标,激发信心,在遇到挫折时不退缩,锲而不舍。

再其次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社区作为纽带,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对“留守儿童”进行法律、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区与学校联合,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服务站等方式对家庭教育实施有效指导;与司法部门联合,对非监禁“留守儿童”违法犯罪人员进行社区管教;与文化部门合作,设立社区读书室、娱乐室,为“留守儿童”提供陶冶情操的场所,减少到社会上被“污染”的机会。

最后政府要承担起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要努力解决就业难题,增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提高劳动技能,引导劳动力在当地就近就业。政府还要形成优化社会环境的合力,加强对网吧等社会娱乐场所的整治,最大限度消除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团伙犯罪因素错综复杂,预防工作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会、政府都应切实承担起保护“留守儿童”的职责和义务,让“留守儿童”有人可管、有学可上,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9541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