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小编说说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父母感情冷淡的家庭,气氛多沉闷,孩子则不得不小心谨慎,有什么事也不敢跟父母说,故容易产生抑郁症状,在父母常闹矛盾的家庭,往往家庭气氛异常紧张,孩子因缺乏安全感而极易出现恐怖症状以及抑郁症状。总之,处于不良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容易患神经病,有的症状在儿童期就已经很明显,有的症状则潜伏发展至成人期才显露。
某24岁的科技人员,一提家庭就感到恐惧,对女性更是恐惧万分,他的恐怖症源自早年的家庭不和,由于他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家庭成员关系较为复杂,矛盾自然也多。他从小目睹了家人的激烈争斗,故深感家庭特别可怕。
某12岁男孩,生母病故后,生父再婚,可两人感情不合,家庭内战此起彼伏,该男孩觉得家庭没有温暖,整日思念生母,结果抑郁成疾,得了较严重的抑郁症。
我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普遍表现漠视,据统计,110名有学龄儿童子女的离婚者,其中有89%的人承认在夫妻争吵时不避开子女,而能做到争吵时谨慎避开子女的人只有2。7%。因此,处于父母不和家庭中的孩子,心理健康必然大受损害,也极易形成各种心理缺陷和人格障碍。P4精神病学教研室用亲子关系量表对60名抑郁病人和60名正常人进行了童年亲子关系评定,结果发现,在病人组,童年期父母关心少且管束多者占78%,而对照组只有35%。也就是说,在父母关心有限而管束过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患抑郁症,父母管教方式不当也是导致孩子神经症行为的一个重要根源,其中发强迫症和社交恐怖症最为常见,那些患有这两种神经症的成人患者,多可追溯出早期经历中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他们往往都有着要求严格且很挑剔的父母。
某男青年,该进入婚恋阶段了,可他一见女性就心慌气短,紧张得说不话来,被诊断为社交恐怖症,该男子从小胆怯内向且文静听话,每日放学使自觉按家长的要求立刻回家,很少与同学来往,更不与女生来往,其实他在中学时就已有见了女生就脸红、手足无措等症状,而家长非但不以为然,反而觉得这样挺好,很省心,直至孩子成年之后,才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
事实表明,儿童期有退缩行为者成人后往往会出现社交方面的社经症反应,而退缩行为的形成同父母的管教过严及对儿童的人际交往限制过多有很大的关系。联想到现在独生子女比往任何时代的孩子都缺少人际交往的机会,加上父母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而限制孩子与外界交往,不难想象,在这一代独生子女群中将会产生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的社交恐怖症患者。
某男孩刚上小学一年级,每逢乘车,车拐弯时都担心车会翻,尽管家长再三解释劝他放心,可他还是反复出现恐惧心理;每当母亲独自出门时,这个年仅6岁的男孩总要一再嘱咐其母注意车辆,过马路要小心等等;另外,每天上学前总要焦虑不安,老是担心文具没带全。这个男孩,小小的年纪就已出现了焦虑、强迫、恐惧等多种神经症症状。原来,孩子的母亲生性胆小,对孩子的安全极为关注,即使孩子只在院子里玩,也要一再叮咛小心车辆、注意安全,孩子在将母亲的嘱咐牢记心头之时,也鼗各种恐惧忧虑深深地刻入了脑内。
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和心理的影响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健全、完整与否对少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生活在不完整家庭里的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要高于双亲健全、完整的家庭。父母离异的孩子往往将他人视为排斥性及不可信赖的,认为人们都是不值得信赖的,人际关系也是不可靠的,他们长大成人后容易产生寂寞和自卑心理。近年来一些关于离婚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证实,由于父母离异,常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这主要是因为破裂的家庭结构给孩子带来了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感情冲突,家庭缺乏温暖和关怀,致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目标,于是在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性格等方面出现动荡,易于向不良的方面发展。因此,稳定家庭结构,对于保证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家庭氛围对儿童个性和心理的影响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家庭成员在家庭这一特定环境中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和认知对象,并以模仿式的学习来感受事物、熟悉环境、发展自己的习惯行为,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然后在以后的社会环境中,就开始以长期在家庭气氛中熏陶出来的心理模式、性格特征、习惯行为来判断自己对家庭以外的世界的适合或不适合。在现代大多数核心家庭中,由父母间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由父母与孩子之间构成的教育关系所支配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往往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和睦程度;父母的眼神、语言交流、行为举止、性格表现、作风习惯和对儿童的态度等都能无形地给儿童心理以极大的刺激和启示,并在其适应中,形成他们自己的心理和性格上的特征。无数例证说明,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争斗;在虐待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伤害别人;在专制中长大的孩子,他喜欢反抗;在娇宠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任性;在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他性情孤僻;在干涉、支配中长大的孩子,他被动、胆怯、依赖;在批评、否决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责难和反社会;相反,在公平、诚信中长大的孩子,他理解真理、抱有正义感;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自信;在分享中长大的孩子,他会慷慨大方;在理解和接纳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尊重;在爱心中长大的孩子,他会爱人如己;在民主中长大的孩子,他领导力强。因此,家庭气氛与生活质量的好坏,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
3、教育态度与方式对儿童个性和心理的影响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是尽一切努力去开发儿童潜在的能力,即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向子女提供一切条件,包括环境、人际交往等,关心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教育态度与方式决不能是千篇一律的,而应该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性格特征而有所区别。如果父母能够采取合理的态度、正确的教育方法,儿童会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能力、积极性、友好态度和稳定情绪,孩子的潜能也能够被很好的开发和挖掘;相反,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溺爱、娇纵、顺应或者不切实际的高期望、高压、专制的态度,儿童也很容易表现出适应能力差、依赖、任性、执拗和反抗、厌学、焦躁、抑郁的性格特点。因此,端正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没有正确的教养态度,就谈不上良好的教养方法。
以上分享的是家庭影响儿童心理异常。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长文化素质,学会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征,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是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不可忽略的重要家庭因素,每一个成长中孩子的父母都有责任去努力做到、做好。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9827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