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快乐童年】让孩子不孤独的办法

besoo2020-01-13  57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家长的失职,工作上的忙碌,不管理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心理孤独。如何给孩子快乐童年是我们家长需要了解的问题。下面让专家告诉我们“心理孤儿”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给孩子快乐童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越来越频繁…

【如何给孩子快乐童年】让孩子不孤独的办法

乐雅养生网导读:家长的失职,工作上的忙碌,不管理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心理孤独。如何给孩子快乐童年是我们家长需要了解的问题。下面让专家告诉我们“心理孤儿”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给孩子快乐童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密切,但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很少,交往的范围狭窄,精神世界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

“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

目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大多是“文革”时期成长起来的,对家庭教育科学不甚了了,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袭长辈的传统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这样的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节衣缩食为子女竭力提供物质条件,把子女逼进书房题海;二是重养不重教,重肌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如此,忽视了子女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需求,孩子的心理教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有的父母为了工作事业,无暇顾及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

另外,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的心理问题也相当严重。据中国家庭调查,家庭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或是家庭经济负担重,父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不健康心理。

再则,现在家庭居住条件普遍改善了,中小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但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缩小了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范围,与同龄人的交往大大地减少。许多心理学家做过实验,结果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合群的。当他们与大人在一起的时候,多少是拘谨的,不能达到无所不言、无所不为的“自由”境界,而一旦与同龄或基本上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那种高兴劲头是成人难以理解的。而孩子长期独处,又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养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下面是整理的几个产生原因。

1、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生活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加突出,危机感更加强烈,作为父母工作压力更大。于是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家长对孩子冷淡、拒绝将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或反抗、适应困难。

2、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亲子关系紧张。

目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大多是“文革”时期成长起来的,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学习被耽误,心理上受影响,经过拨乱反正,一部分人抓住机遇而重新走进学校,但仍有不少人因心有余力不足而未能弥补过去在文化上的“空白”。因此,他们对家庭教育科学不甚了了,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袭长辈的传统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一位中学生家长曾对孩子的老师说:“老师,说起来心理很惭愧,如今糊里糊涂当了家长,却不知道怎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由于家长补偿心理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常心切。“文革”使这些家长成为像错过季节的庄稼,他们是带着无尽的遗憾步入社会、步入中年的。他们把不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节衣缩食为子女竭力提供物质条件,把子女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惟恐错过这个成长季节。他们把子女逼进书房题海,稍有不从,或用大道理压人或“棍棒相加”(据一位全国优秀辅导员对某小学的调查,全班48名学生,没有挨过父母打的孩子只有1人,27%的家长用棍子……),结果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紧张,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二是重养不重教。重肌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大为改善,中小学生的生理发育明显提前,但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由于家庭、学校的保守、封闭滞后于生理发育,对子女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关注更少,父母与子女的心灵沟通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3、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据中国家庭调查,每周纠纷在两次及以上的:30岁以下组占52%,30—45岁组战34%,45—60岁组占21%,60岁以上组占16%)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统计数字表明,今天的离婚率将近22%),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4、独生、独门独户,把同龄人拒之门外,缺少伙伴。

随着城乡住宅建设的发展,成千上万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不少家庭搬进了套房或别墅,摆脱了“老小三口一张床,煤炉、马桶去一房,一门多户矛盾多,三代同堂难分房”的困难境地。家庭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环境优化了,中小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但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缩小了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范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与同龄人的交往大大地减少。要么与父母、祖父母作伴,要么独处一室。许多心理学家做过实验,结果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合群的。当他们与大人在一起的时候,多少是拘谨的,不能达到无所不言、无所不为的“自由”境界,而一旦与同龄或基本上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那种高兴劲头是成人难以理解的。而孩子长期独处,又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养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减少“心理孤儿”现象的对策

作为父母要了解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来处理事情。要反对“棍棒型”、“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倡导“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不仅是孩子慈爱的父母,循循善诱的导师,志同道合的同志,而且是真诚的朋友。据调查分析,中小学生喜欢“朋友式”的父母亲,而不喜欢“牧师式”、“师徒式”的父母亲。家长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子女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放学路上少接送,让子女与其他小朋友结伴而行;周末和节假日让子女邀请小伙伴来家玩,鼓励子女利用空闲时间与同学小伙伴进行电话交流。通过串门,扩大交往的范围,学会与各种人交往的经验,消除一个人独处的寂寞。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职。父母绝不能因个人的情感、是非问题而置自己的子女于不顾。经常争吵的父母要学会理智,忙于应酬的应尽可能早点回家,经济不宽裕的也尽量不要牺牲养育孩子的时间去挣钱。即使是分道扬镳的也要计划好育子的方案,方可说声“再见”。

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应多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了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脉搏,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孩子。可以琴棋书画,可以种花、吟诗、听音乐、集邮、旅游、登山。

另外,学校应与家庭形成合力,建立“家校联系薄”,聘请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构建“学生心理档案”,把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一一记载下来,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家长民主意识的十条建议

⑴不训斥孩子,经常训斥会形成厌烦的气氛。⑵不当别人的面批评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⑶纠正缺点不要笼笼统统,总体否定,应具体就事论事。⑷不要显示权威,而是提出具体办法。⑸决不打击孩子,如“我有你这孩子真倒霉”一类的话。⑹尽量应用表扬和鼓励。⑺尊重孩子意见。⑻多说:“你自己决定”。⑼常交谈。⑽与孩子的朋友建立联系,邀他们到家玩。

影响快乐宝宝快乐童年的5个“关键事件”

大人和孩子都会遇到挫折,只不过善于渲染心事的成人会把自己的困难描述为“风风雨雨的波折”,而不善于传达心情的孩子所遇到的困难常常被成人忽略为“鸡毛蒜皮的琐事”。其实将心比心,成人的心已经被岁月磨出了老茧,孩子的心是迎春萌发的蓓蕾,怎么禁得起秋风、夏雨和冬寒呢?

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能挫败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情绪低落,心里痛苦,甚至悲观失望。下面一些孩提之事都足以摧残脆弱的童心,需要父母给予温情的关注和理性的教育。

1、由身体素质带来的挫折

长期体弱多病的孩子总是被疾病困扰着,许多游戏和快乐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参与,孩子会很有挫败感。因此,加强营养保健、生活照顾、锻炼身体,是孩子抵抗挫折、建立乐观的基本保证。

2、由父母带来的挫折

父母不经意间也会让孩子品尝挫折感:为了安全起见,限制孩子活动的自由;为了训练孩子乖巧听话,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孩子做错了事,过于严厉地批评他;当着众人的面否定孩子,伤了他的自尊心;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使他无力企及;因孩子做事不成功而责备他;表扬其他孩子使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冷落;父母自己的心情不好,对孩子莫名其妙地发火等等。

3、由同伴带来的挫折

同伴掌握某种技能而自己没有掌握;想与同伴交往却遭到拒绝;与同伴发生争执而处于下风;同伴之间“拉帮结派”而自己被排斥;被攻击性较强的同伴欺负;同伴无意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侵犯等等。

4、由老师带来的挫折

老师关注个别孩子的特殊需要,而自己没有得到这种特殊待遇;老师不公正的批评和责备;老师表扬了其他孩子而自己没有得到肯定;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忽冷忽热;想与老师交流,老师却心不在焉或者不耐烦等等。

5、由玩具和游戏等个人生活带来的挫折

孩子的求知欲很强,遇到新奇的事物和活动就想探个究竟,却无奈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生活经验不足,不能熟练地操作玩具和游戏,于是产生挫折感;在生活照顾上,孩子很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有时是父母不让做,有时是自己做不好,于是沮丧、灰心在所难免。

看了以上这些内容,家长一定要预防自己的孩子成为“心理孤儿”,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9944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