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每个人都会有一点私心,有些人甚至为了自己的私心走上丧心病狂的犯罪道路。做自私的事会变快乐吗?乐雅养生网这就来说明,做自私的事会变快乐吗。
自私的复杂属性
自私,作为人的属性之一,作为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现象,既可表现为人的客观行为,又可表现为人的主观意识、观念、动机。由于人的意识、行为的统一性,自私可兼指行为、观念二者;又因为人的行为、意识之间可能脱节,空间时间上发生分离,或以矛盾的形式出现,它又可独指行为或观念。那么,究竟从主观意识方面给自私定义好呢?还是从客观行为方面给自私定义好呢?只要是东西就会自私有人侧重从客观行为及其效果方面给自私定义,认为“自私,是指人以损害他人、社会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自己利益要求的行为”。换言之,自私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客观行为。我将此定义称为“自私的客观行为定义。”
该定义符合人们在道德评价中着重行为效果的习惯,而且,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是在损人利己的行为的意义上使用自私概念的。但是,该定义失之于简单。
自私行为让人更快乐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和同事发现,人们感到满意的唯一途径就是“自私行为”。
两位心理学家召集了216位毕业生参与了一项实验,他们给每位志愿者3美元,要求其中一部分志愿者把钱捐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让另外一些人把钱留给自己,并告诉其余志愿者自由选择是否捐钱还是留给自己。
结果显示,那些被告知可以把钱留给自己的人,比捐钱以及可以自由选择的人更快乐。心理学家表示,这说明,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更想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当然,这大大违背了我们主流社会一向教育大家要大公无私的价值观。因此,做自私的事情会给人带来道德的愧疚感,因为这违反了我们从小接受的信条。
自私的相对性
自私的相对性意义之一,是指自私相对无私(大公无私)而言。
没有自私,便无所谓无私,反之亦然。它们是一对矛盾,相互依存。
一些思想家们认为,支配人处理与他人、社会利益关系的一个原则、规律是“利己”(自私),在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利益关系时,人只有一种观念、意识、动机,那就是“为自己”,人不会为别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即便有人在客观上表现了有利他人、社会的行为,甚至这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那也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同情心、满足自己爱惜荣誉的冲动的需要,早些年,我国一些青年人曾讨论人生价值问题,着名的潘晓也谈到了自私的问题,认为,即使是被人们称为崇高的大公无私者,那也不过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人的行为的客观效果,客观上有利于他人、社会,我们总要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问题,“主观为自己”这个事实是对社会毫无实际影响的,而“客观为别人”则对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是利他主义的无私性“。
我们从社会大众的角度来看自私和无私,才能准确,以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作为衡量行为本身是自私还是无私,以行为者的角度主观地看问题是错的。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9951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