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害怕上学】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

besoo2020-01-13  114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因为孩子害怕上学而产生的烦恼,到底为什么孩子害怕上学呢?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下面就跟随小编去看看为什么孩子害怕上学吧!谁与谁坐很重要心理医生开门迎接前来咨询的家庭时,非常在意家庭…

【为什么孩子害怕上学】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

乐雅养生网导读: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因为孩子害怕上学而产生的烦恼,到底为什么孩子害怕上学呢?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下面就跟随小编去看看为什么孩子害怕上学吧!

谁与谁坐很重要

心理医生开门迎接前来咨询的家庭时,非常在意家庭走进诊室的顺序。谁自动走进来,谁被动地被拉进来,谁的眼神带有迫切或期盼,谁的眼光里闪烁着犹豫。进门以后,家庭成员怎样坐?谁来安排?谁和谁坐?孩子能自己决定座位吗?如果他自己决定怎么坐,他的座位离谁的近,离谁的远?他无意识中面对着谁或者侧背着谁?说话的时候眼睛看谁不看谁?父亲和母亲说话时彼此交流目光还是逃避交流?父母说话时孩子的情绪反应怎样?孩子说话时父母有没有不一样的表情?谁喜欢帮助他,喜欢替他说?谁喜欢纠正他,要他说?等等。从这些观察中,家庭心理治疗师会获取许许多多有关家庭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描绘出家庭内部的差异、权利等级、情感纠结与交流方式。

瞧这一家子

下午是我预约门诊的时间,房门被轻轻敲响后,从门缝里挤进一个男孩子,十四五岁的年龄,长得很阳光,身材也好,表情却有些不情愿。他的母亲紧跟在他的后面,原来是推着他进来的。母亲一面进来一面还向后招着手,过了一会儿,父亲才磨磨蹭蹭地溜了进来。我站起身来向他们打招呼,两个男人不约而同地回避我的眼光,母亲却很热切地看着我。我对他们说:“请你们随便坐!”儿子人高马大,坐在一只可旋转的靠背椅上,扭过头不看我。母亲赶紧坐在儿子近旁的一张木椅上,身体朝向儿子前倾着,眼睛却一直在打量着我。最后进来的父亲找了一个边上的位置,让我看他时不得不扭着脸。我对那男人说:“请把椅子前移,让我能同时看得到你们全家人。”父亲反应迟钝地把椅子向前挪了挪,算是给了我一点面子。

心理医生的猜测

看他们坐的方式,我们来思考家庭里发生了什么事。看心理医生一定是母亲的主意,孩子可能是被家庭标定的问题者,家庭的描述可能是孩子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妨碍了家庭关系与孩子的社会能力。心理医生对问题本身不那么关心,对家庭内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与夫妻关系却很在意。从坐的方式上,心理医生感觉更多的是母亲的问题,感觉到孩子是利用问题来维持家庭的格局,也可以想到孩子的多数问题是指向母亲的,母亲既是问题的系铃人,也是问题的解铃人。父亲的表现像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被迫参与治疗的协作者,他一定想置身事外,打定主意不想惹火烧身,所以脸上带有明显的防御。父亲一定会有与母亲不一样的认识,从他那儿可以得到家庭自身的资源。问题是如何让他开口。母子间可能存在一种情感联结,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却有些松散,家庭内部可能存在一种关系的僵局。太太会抱怨丈夫,并试图利用对孩子的治疗来教化丈夫;丈夫反过来会指责母亲对孩子的娇惯,把愤怒、不满推到太太身上;孩子会左右为难,不得不躲到心理障碍的“围城”中。

我的策略是先不让母亲说话,不让她“制造”出太多的麻烦。我会鼓励孩子自己来讲述自己的问题。会多给父亲说话的机会,让他顺一顺气,讨好他,把他的心理防御减轻一些,让家庭找到一种合力,在治疗师的引领下尝试和谐的互动与交流。

来看医生是谁的主意

我问孩子“谁想来看心理医生?”孩子说“妈妈说我有心理问题!”我说“爸爸怎么看?”孩子说“不知道!”我问先生:“太太认为孩子有什么问题?”父亲回答:“害怕上学,有社交恐惧。”我问先生:“孩子恐惧的时候,你能看出来吗?”先生说:“看不出来!”我又问先生:“你猜你的太太是否能看出来?先生说:”不知道!“太太插嘴说:”每当他不想上学的时候,我就知道他的恐惧症又犯了。“我问先生:”孩子不想上学,有没有别的解释?“先生说:”老师说他心思不在学习上。“ 这时候,孩子满脸不屑地说:”医生诊断我是社交恐惧症,吃了半年药也没好,记忆力都给吃坏了。“父亲生气地说:”我不相信那些鬼医生,没事也会给你说出些事!“太太马上抢话说:”吃药还是有效的,至少他能睡着觉了,脾气也没有原来那么大了。“调整家庭的位置我接着问先生:”你的太太和孩子坐得很近,离你比较远,你愿意靠太太近一点吗?“先生说:”太太照顾孩子多一些,孩子跟太太亲。“我问孩子:”离妈妈那么近,你的感觉是什么?“孩子:”不舒服,想离开一点!“我对孩子”那你可以把你的椅子挪一挪。“我问太太:”孩子为什么想离你远一点?“太太说:”嫌我管得太多!“我笑着说:”这一点,你不如先生聪明。“我看到先生的脸上有了些笑容,于是我让先生坐到太太的位置上去,我问孩子:”现在的感觉是什么?“孩子说:”紧张!“我说:”为什么?“孩子说:”他不喜欢我!“我问先生:”孩子说他在你的面前有些紧张,你怎样做会让孩子不紧张?“先生很茫然。

小小的塑造胜过话语

我说:”你和孩子都站起来。“我让孩子在前面,闭上眼,身体向后倾。开始,我让父亲从后面搂着他,孩子说很害怕,感觉父亲要摔他!以后我叫父亲用两只手扶在孩子的肩上支撑着他,孩子说感觉好一些,接下来,我让孩子完全放松,向后依靠着父亲的双手,平静地感觉一下。一会儿,我问孩子:”现在的感觉是什么?“孩子突然有些哽咽地说:”从来没有这么好,很温暖!“我又问:”如果让妈妈参与进来,你希望她站在什么地方?“孩子犹豫了一下说:”她应该在父亲的后面,撑着父亲…“换位思考家庭的心理治疗就在不停的换位中进行着。由于换了位,先生知道了太太的苦,太太知道了先生的难。当家庭离开诊室时,太太忽然想起来对我说:”我还没有告诉你孩子的病情呢。“一个月后,在家庭预约复诊的时间里,太太来了一个电话,说孩子已经上学了,社交恐惧症大大减轻,父子关系也渐渐好起来,孩子也不像过去那样让她操心,许多事情她也能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家庭内部的关系僵局也由此打开。

塑型犹如心理分析

德国海德堡家庭治疗学派很重视一个家庭谁和谁坐,喜欢通过变换座位来调整家庭成员彼此的心态,通过塑型来寻找好的关系格局,使一个僵化的家庭构型与情感联结流动起来。

在一个良好互动的家庭关系里,孩子的问题会自然消减,疾病得以不治而愈。西蒙老师把家庭塑型看作对家庭的不同治疗假设,每一种假设可能呈现家庭的某一类问题,并把好的解决模式引入家庭。塑型使家庭从一种问题取向无意识地转变到资源取向,既传递了好的治疗信息,又避免了治疗师的说教。西蒙说:”给家庭成员换位,与一种对家庭的‘精神分析’相似,如果一种位置构型给家庭带来不愉快,带来痛苦,就揭示了家庭的症结。知道了症结所在,逐步改变这种位置,家庭问题就随之变轻。“一个给家庭带来安全感、温暖和谐的关系塑型,会对家庭有一种强烈的暗示,让家庭成员看到一个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并修正自己的行为与情感去靠近它。引发家庭自发地变化与发展,是心理治疗的精妙之处。

平衡

你总不能不顾孩子。

母亲与孩子死死纠结在一起,有时不是为了要挟丈夫,而是为了自保!

”母子同盟“是心理医生对家庭关系的另一种描述,它几乎是”倾斜“的反转。在一些家庭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很权威的父亲,斥责母亲过度娇惯和纵容孩子,而不争气的孩子却一心一意地黏着母亲。

”母子同盟“常常经久绵长,无坚不摧。这样的母子关系可能会是男人心中无穷的烦恼。你和太太红脸的时候,就能从孩子的眼中读到恐惧或是愤怒;你叫他”宝宝“的时候,他会扭头不理你,甚至不再管你叫爹。如果你有心给孩子一些苦头,找孩子的别扭,你立即会发现自己陷入一种困境,因为任何对孩子的不满都自然地归因于太太,一腔好意转眼就成了驴肝肺。

”母子同盟“的另一个心理学描述,是父亲在家庭情感关系或权利系统中缺席,比如长期出门在外、个性松散自由、放任不羁、没有责任感等。母子依恋成为家庭情感维系的中心,母亲和孩子构成一种补偿性”婚姻关系“。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孩子是父亲腿上的一个”绊马绳“,母亲会主动地给丈夫呈现甚至夸大孩子的问题,以此来向丈夫”索取“应该得到的关心。在旁人看来,这样的母亲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永远长不成熟的丈夫,一个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第三类”母子同盟“的心理学描述是指那些人格不完整、内心缺少安全感、缺乏自我认同和对亲密关系不信任的母亲,通过下意识的对孩子的深层依恋,来获取内在的稳定。一般来说,母子热恋是孩子从出生到2岁之间的一种母子不可分离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个性依赖的母亲会被这种深度亲密带来的愉悦感所迷醉,以至于对孩子”成瘾“。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母亲要和孩子一起谁到孩子很大的时候,父亲却常常是过厅或小房子里的睡客。有时候,个性弱的父亲可能成为家庭情感的边缘人或流浪者,不得不靠讨好母子来维持他在家庭中的位置。

对母子同盟关系的认识与临床心理治疗可能是两回事,心理治疗师并不会拘泥于以上简单的逻辑关系来看待”母子同盟“。

一般我们首先接受这种同盟是家庭关系的一种补偿状态,在新的平衡关系没有确立以前,”母子同盟“可能是家庭内部平衡的有效机制。带着这种观念走进家庭,心理医生更能保持位置的中立和更广阔的观察角度。我们会狡猾地绕过家庭成员给予我们的是非因果,也不去充当家庭的教育者或关系的调解人。我们对家庭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保持高度的尊重和认同,并协同家庭找到今后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以此来降低家庭内部的焦虑。我们不讨论家庭为什么会这样,或者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反,我们乐于承认我们对问题的成因一无所知(装傻)。

孩子不愿意上学的诱因各不相同

要针对个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表象上看,不爱上学的孩子呈现出相似的行为表现,比如以不舒服、肚子疼、头疼等各种身体不适为借口逃避上学;如果家长强迫其上学,则会哭泣、吵闹、表现出很强的焦虑情绪,而一旦家长同意其不去学校,则焦虑情绪马上缓解;突然对父母、亲人表现出过分的依赖,不让他们离开自己,甚至担心他们出车祸,遇到意外。 然而,表象背后,每个孩子的具体诱因却是不同的。

恋母

当丈夫还没有长大时,母子的结盟有时也是为了家庭功能的补偿根据家庭病理学学说,”母子同盟“让孩子成为夫妻个性冲突的一个投射”容器“,夫妻无意识地把婚姻问题转嫁给孩子,孩子活得像一个替婚姻受罪的”道具“。由于母亲的性格和情绪对结盟中的孩子有很强的认同与内化作用,孩子的自我发展被压抑,这种压抑会延续到青春期并被猛烈地释放出来。同样,母亲的过度亲密使男孩性别认同与性意识发展延迟,不少男孩内心印刻着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的”俄狄浦斯情结“(恋母)。

如何使孩子回到校园中?

1.家长要首先平和自己的心态 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早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都是非常正常的。而且一年级的任务就是要完成幼、小衔接的过渡工作,在知识点的学习上其实并没有太重的任务。孩子有几天不去上学,不会对学习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家长不必过度焦虑。焦虑情绪是最容易传染的,只有家长首先放平心态,才有可能去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

2.取得学校的理解与配合 主动找老师沟通,讲明孩子的情况,让老师理解: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受焦虑情绪困扰。请老师不要再批评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给孩子留一份尊严。同时,允许孩子在送不进学校的情况下,暂时不去上学。如果孩子哭闹着进入学校后,最好能有一位专门的老师负责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直到她情绪平稳后再进入教室上课。

3.把压力放到孩子自己身上 家长可以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制定一个系统脱敏计划,分级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逐渐增加孩子在学校上学的时间。不要再使用暴力或强迫的手段逼孩子去学校。告诉她,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不上学是她自己人生的遗憾,而父母和其他任何人都不会有损失,希望她能自己考虑清楚,并做出选择。这个方法对于那些有上进心的好孩子是非常有效的。同时要制定一个奖励计划,对孩子做出的正确选择,或偶尔的上学行为给予物质奖励,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需要的奖励物品。

如何让孩子放松,不害怕上学?

1.早上最好让父亲送孩子上学。

2.让孩子把自己的焦虑和恐惧写在小纸条上,然后放到一个瓶子里。

3.教孩子做深呼吸,紧张的时候自己调整情绪;也可以带着孩子听轻松的音乐,做放松冥想;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焦虑和担心的事情。

4.对孩子偶尔的上学行为可以给予奖励,但不要表现出过分欣喜,要反复强调:上不上学是她自己的事情。

5.如果孩子不上学待在家里,大人不要陪着;关掉电视、电脑,让她感到无聊;也不要给她补课,把有关学习的东西收起来,直到她做出上学的选择。

6.选择一些描写学校生活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唤起她对学校生活的向往。

7.帮助孩子与住在附近的同学取得联系,创造机会一起玩,使孩子到学校后能有一些熟悉的同伴。

以上这些方法,如果父母们觉得不错,不妨就试试吧!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9956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