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交敏感症】儿童社交敏感症的表现

besoo2020-01-13  68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儿童社交敏感症是父母必须了解的。这个症状会影响到儿童心理健康。那么,儿童社交敏感症有哪些表现及其防治方法呢?请看小编为你介绍:所谓儿童社交敏感症就是指儿童对新环境或对陌生人产生的持续的或反复出现的恐惧,焦虑情绪或回避行为。…

【儿童社交敏感症】儿童社交敏感症的表现

乐雅养生网导读:儿童社交敏感症是父母必须了解的。这个症状会影响到儿童心理健康。那么,儿童社交敏感症有哪些表现及其防治方法呢?请看小编为你介绍:

所谓儿童社交敏感症就是指儿童对新环境或对陌生人产生的持续的或反复出现的恐惧,焦虑情绪或回避行为。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家长对孩子呵护过度,事事包办代替,不敢让孩子在户外无拘无束的玩耍,让孩子长期处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从中而导致孩子缺乏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体验,孩子的适应能力得不到提高就会逐渐形成自卑,敏感,退缩,逃避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又很容易遭受到社交挫折,而社交挫折又进一步加重了逃避行为。最终形成社交敏感症或社交恐怖症。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操之过急,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予孩子强烈的大动作身体活动刺激,常带孩子外出游览,跑跳,游泳,爬山等活动。孩子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增加,并因此而更加自信,社交能力也会相应提高,与小伙伴之间的关系也就会更加融洽。

儿童社交敏感症的主要表现形式为:

缺乏信心,沙哑、口吃,表述不清;躲避他人的视线;脸面发红发热,躯体紧张、僵硬;分泌大量唾液;小便时有人在排尿困难等。

怎样避免儿童社交敏感症:

1. 父母要做的事:

断绝不良刺激,为孩子打造良好家庭及社会交往氛围,让他重新恢复自信、乐观的性格。

2. 让孩子独自与陌生人交往。先从身边较为熟悉的环境中的陌生人开始,渐渐向外扩展,让他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

3. 让孩子明白,与人交往是件自然的事情,并以身作则,在与人交往时,诚恳而自然。

4. 如孩子在社会交往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让他自己去解决。

5. 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社会交往经历,鼓励他良好而积极的行为。

另外还有一些预防儿童社交敏感症的方法:

一、要为这类孩子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

如果家长能在孩子社会交际处于萌芽阶段时,不失时机地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体验,就可以预防孩子出现社交性退缩。倘若孩子对社交已有了畏惧情绪,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地走出去,与同伴交往,而不能迁就他,把孩子禁锢在家里。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3岁之后就开始有交往的愿望,这也预示着他们交往心理的萌芽。他们强烈希望与同龄人交流沟通,仅仅和成年人特别是单单与父母交往,已经不能满足此阶段交往的社会需求了。此时,就要让孩子尽早参与集体生活。如果将孩子及时送入幼儿园,在集体生活中满足他们交往的愿望,可以使孩子的交际能力获得良好发展。

二、要经常向孩子提供好的榜样。

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许多研究发现,如果家长热情而态度鲜明地要求孩子遵守社会礼节所要求的各种规则,他们就往往能教育出懂规矩、善于和别人交往的孩子;相反,那些不大向孩子提要求、纵容孩子的家长,培养出的孩子往往是攻击性强、不受同伴欢迎的孩子,他们对别人提出的要求常采取对抗的态度。有的研究还表明,对孩子过于保护的母亲培养出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在和成人打交道时表现得非常善于交际,但他们在周围同伴中常显得不安和拘束。因此,对孩子过分保护并不是一种可取的教育方法。

三、经常性的训练非常必要。

有些社会交往技能是必须“教给”的,如怎样参与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去,怎样对同伴的友善行为作出回报,怎样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样给予同伴关心、帮助和同情,在这些时候应该说什么话,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经常向孩子讲述这些,比单纯让孩子模仿别人效果要好得多。

四、家长应该注意多表扬那些符合社会期望的“好行为”。

如合作与分享行为,而不鼓励孩子那些“不好的行为”,如攻击性和独自游戏、目中无人等。我国古代着名的“孔融让梨”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当家里吃好吃的东西时,可以让孩子充当分东西的角色;当孩子有机会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时,鼓励孩子想到别人,把玩具分给别人,等等。

五、向儿童精神保健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

专家们会帮助我们弄清那些症状是社交焦虑障碍所致、还是起因于其他条件和状况。寻找在治疗和训练社交焦虑障碍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方面取得业绩、并且能够进行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和药物疗法的专家(注:美国很多州允许临床心理士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具有850小时以上的培训经验的条件下开处方)。或者寻找曾协助具有同样治疗经验的精神卫生专家实施过治疗的内科医生。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就是的儿童社交敏感症的表现及防治方法!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9993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