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喜欢抢先_我们喜欢抢先的原因

besoo2020-01-13  34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为何我们喜欢抢先?我们总是喜欢抢着做事情,抢着搭车,抢着采购,抢着占位等等。为何我们都那么喜欢抢先呢?今天小编来讲解。抢先的案例“抢购”频频成为生活中的关键词。回顾十年前非典时期抢购板蓝根和醋、汶川地震后抢购矿泉水、日本核…

为何我们喜欢抢先_我们喜欢抢先的原因

乐雅养生网导读:为何我们喜欢抢先?我们总是喜欢抢着做事情,抢着搭车,抢着采购,抢着占位等等。为何我们都那么喜欢抢先呢?今天小编来讲解。

抢先的案例

“抢购”频频成为生活中的关键词。回顾十年前非典时期抢购板蓝根和醋、汶川地震后抢购矿泉水、日本核泄漏后抢购碘盐,以及前段时间的抢购天然气风波,每次抢购都伴随着秩序全无的混乱场面。专家表示,当有危急事件时,人们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导致跟风争抢行为发生,“群体性抢购风潮能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心理压力”。此外,人对未知事物会产生恐慌心理。“老百姓对这次禽流感的情况了解不多,在官方公布板蓝根能预防后,出于防范心态,人们难免会抢购,他们需要有样东西来保证安全感。”

尽管争抢行为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但专家认为,这与公交、地铁上频发的抢座位以及抢过马路行为一样,都从侧面折射了国人“不守秩序”的特点。首先,中国曾饱经内忧外患,国人的潜意识里存在深深的不安全感,而我国人口众多,许多需求都是刚性的,比如挤不上车就得站着、抢不到盐就可能付出健康的代价,这使争抢成为习惯。人人都抱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态,东西抢到手,心中就踏实。然而,守秩序的人往往抢不到东西,因此不守秩序便与争抢一同出现了。其次,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宗亲和血缘关系是文化主导。随着社会转型,我国逐渐从“熟人社会”变成“陌生人社会”,不仅使国人的安全感变得更差,还增强利己心。由于互不相识,人们在不守秩序地争抢后不会受责罚,便抱着“反正别人不认识我,只要个人利益不受损就行”的心态去做事。加之当今社会倡导竞争,弱化了对道德的引导,更使人们的内心充斥着自私与自利。最后,看到别人都抢,很多人受从众心理驱使,会不管自己是否需要,都先抢到手再说。

国人常常是因为把得失看得太重,才投身到混乱的抢购中。张纯指出,很多时候,我们争抢的东西并不需要。试问,仅仅两站的距离,就非要抢到座位吗?时常这样问自己,把结果看淡些,往往能避免因为冲动或盲从而发生的争抢,心也能变得更快乐。同时,张纯呼吁,由于农耕文化下的人们容易被暗示,因此官方的信息应保持透明,可以通过群发短信、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说明事实。还要完善公众心理危机的防控机制,让人民有安全感。

关于抢先行为的本质

抢的生成根源:缺乏理性思考

所谓理性,就是和感性相对的东西。理性总是和判断、推理、本质、规律、逻辑联系在一起,感性则是和现象、感觉、情绪、直觉,直观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纵观前述各种“抢”的背后,都有一种不可靠的信息,正是相信了这些根本经不起推敲的传言,才出现的荒诞的、非理性的抢购行为。或者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信息累积不够,无法判断传言的真伪,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跟着周围的人一起汇入了“抢”的洪流。理性缺乏的原因要么是没有理性思考的能力,要么是缺乏理性思考的习惯,从而在生活中依靠直觉和经验作出判断。从古至今,中国人信神、信命、信祖先、信圣人、信书,乃至信金钱、信风水……容易轻信正是个体理性缺乏的表现。有人说中国社会缺乏公共理性,这是对的。但是这个判断还不够,看看生活中各种口号和吹捧就知道了,中国人把重点放在了处事的圆滑世故以及是否符合主流道德伦理上了,反而对事物的真假漠不关心,或者直接就把判断真假的责任推给了别人。

为何我们喜欢抢先?小编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同学就继续关注我们哦。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0129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