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了解应用友善方法才不会让你的友善被无几,对任何人都友善是不提倡的。应用友善方法教会我们如何适度使用友善这一社交工具。
友善
美国一名心理学家认为,那种对他人太友善的无私性格的人或是一种病态。 有些人是众人眼里的大好人,对家人无微不至、对朋友有求必应,即便是对陌生人也慷慨相助,哪怕自己受苦受累受伤害也不对别人说“不”。美国一名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对他人太友善的无私性格或是一种病态。
对人友善却伤自己
英国《每日邮报》7日刊登作者露西·泰勒的文章,通过她一名女性密友的故事分析这种“友善病”。
泰勒的朋友对工作、家庭、朋友面面俱到,抚育两个孩子、照看房子、参加家庭教师协会会议、照顾老母亲之余还当起兼职护士。亲友们有问题也都爱向她求助。一个侄女每天给她打电话,控诉自己丈夫,声称婚姻走到尽头,一说就是数小时,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怨声载道。
表面来看,这名朋友是大家眼中最友善无私的人。而她私下对泰勒坦诚,自己身心俱疲。有一次面对一名倾诉烦恼的同事,她表面上礼貌应对,还不断安慰对方,实际上早已不耐,“我想让她闭嘴或滚开,想扇她一耳光”。
泰勒说,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说对人友善是一种善行。许多女性和她的这名朋友一样,不断给予以取悦于人,不由自主地赞同对方、满足对方要求,难以对别人说“不”。
友善原来只是面具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对他人友善至泰勒朋友这种程度已经不再是值得赞美的善良性格,而是一种病理状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取悦病”。
巴巴内尔在其着作《揭开友善的面具》中写道:“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 他说,这类女性为数不少,她们友善无私的背后通常是痛苦、孤立、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问题是要成为圣徒可能会致命。当给予成为活着的理由,那人就不再是人”。
巴巴内尔说,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从小就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他们希望感到被人需要”。
改变习惯解救自我
这种过分取悦他人的滥好人可能需要付出高昂代价,譬如活在对拒绝和失败的恐惧中、充满自卑、失去自我、时常自我责备、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无力抉择、疲于追求完美、感觉被孤立等。
英国伦敦塔维斯托克夫妻关系中心负责人苏珊娜·阿布斯说:“如果某人太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就容易受人欺负。”
阿布斯说,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需要“痛苦的努力”,需要更多了解自己的恐惧和担忧。
此外,阿布斯还建议“好人”努力学习为自己说话,尝试说“我想”、“我要”。 最后需要记住,要回应别人的需求,但前提是不能为此违背自身意愿。换句话说,要像爱自己一样爱邻居,但首先要爱自己。
如何应用友善
有人说,友善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是一种豁达和善良的心态。没错,我们十分愿意和友善的人打交道,这样会让人很舒服,自己如果变得更加友善,也会让我们与别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今天早上挤地铁的时候,由于我今天有一个重要的会议,所以带的会议材料很多,当附近在座位上的一个人起立下车的时候,本来旁边的一位女士可以直接坐下,但是他却友善的和我说了一句:你拿的东西多,你坐吧。虽然最后我还是没有坐这个座位,但是女士友善的一句话,却让人感到很温暖。简单的一句话足以影响到人们的心情和状态,也会让工作起来更加顺利。
有人说,友善是乐善好施。同样,善于帮助别人的人同样会收获一份快乐。2014年的春晚,开心麻花的小品“扶不扶”再次引起人们对与摔倒老人到底是扶还是不服的思考。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没有一些讹诈事情的发生,我想,大多数人如果看到摔倒老人的话,还是愿意帮助他,把他扶起来的。然而,正是在我们身边可能发生了一些“做好人没好报”,反而摊上大事儿的例子,让我们在“扶不扶”面前打了退堂鼓,而媒体在此事件上也有夸大的作用,本来是一个个例,如今却似乎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就像小品演的一样,误解终将被消除,世上总是好人多。并不是每个老人都为老不尊,也不是每个人都见死不救。假如哪天我们真的摔倒的时候,是不是也希望别人搀扶一把。帮助别人的时候,同样也是在帮助自己。
有人说,友善更应体现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比如善待父母、邻里和谐、同事和谐等。我想,自然也有其道理。有一件小事儿和你分享。每天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生活的小区,我都会坐电梯,当手里拿的东西超多,没法按电梯的时候,有人跟你说一句友善的话:几层您,我帮您按。一句让人感谢的话,增进了邻里之间、同事之间的感情。电梯进出的人多,当有人按住开门见,等大家进出的时候,我们同样会把感谢的目光投向他。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友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想也是最接地气、最大众化的诠释。别人的友善会帮到自己,也会让自己感受到快乐。同时,我想给予别人友善的人,他的心情也自然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做一个友善的人,从自己,从现在开始吧。
友善是需要分场合的。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0273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